对于设计基础课――素描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10-03 07:34:41

对于设计基础课――素描教学的探讨

摘要:目前对于设计基础课到底怎么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设计基础课――素描本不应该划分为所谓的设计素描跟绘画素描的区别,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什么是对设计有用的问题上面。根据这一原则,总结出设计基础课素描的几个训练阶段:结构分析 明暗研究 表面刻画 多种材料的尝试运用 意向表达 联想

关键词:设计 绘画 素描 结构明暗 表面 材料 意向 联想

一、关于设计基础课

――素描教学的两种观点

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课到底怎么上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素描是我们熟知的设计基础课之一。近几年设计基础课素描的教学出现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效果,但也出现了很多误区。就素描来说,出现了“设计素描”这一名词。那么他们是依据什么分类的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所谓“设计素描”这一名词的出现无非是相对于“绘画素描”而言的。目前有很多教材和资料都这样描述“绘画素描”和“设计素描”的区别:

绘画素描

设计素描

写实

写意(装饰)

客观

主观

立体

平面

具象

抽象

等。

这种划分是不确切的。我们可以看一下意大利画家莫迪格列安尼的素描作品《戴帽的男青年》,法国画家修拉的素描作品《冬天的广场》,法国画家塞尚的素描作品《静物》,法国画家马蒂斯的素描作品《女人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素描作品《》……这些作品没有一张是写实、客观、立体、具象的,都是倾向于写意、主观、平面、抽象的。难道说这些伟大的作品都应该叫“设计素描”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些艺术家都应该叫设计艺术家了,当代很多的前卫画家是否都在搞设计或是都在画设计油画呢?显然这是很荒谬的。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么我们是否还应该划分出油画素描,国画素描,环艺素描,平面设计素描……甚至有些教材说“设计素描”就是“结构素描”,这种说法就更片面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或承认过“设计素描”这一概念――不管是在绘画的起源地还是在它延伸到的世界的各个角落。

素描本来就不应该划分所谓的“绘画素描”和“设计素描”,绘画和设计的区别只在于表现的主题,作者的个性表达以及作品所传达的不同的视觉感受,而主题、个性表达、视觉感受等这样的一些要素是绘画和设计所共同拥有的,只是绘画所拥有的个性空间更大,而设计所拥有的个性空间相对较小而已,因为设计受到了更多因素的制约。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很容易目前设计基础课存在的第一种观点:“传统绘画性素描”是设计的基础(唯写实基础论)。连“绘画性素描”这一概念的科学性都有待考证,这个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种观点:写实基础并不重要,完全抛弃写实绘画训练。这一观点是相对于第一种观点而言的,既然写实基础并不能培养设计能力,于是干脆就不要了。有一段时间,甚至是现在,在国外一些设计院校根本就没有写实绘画课程,许多设计专业的学生甚至从来就没有学习过写实绘画。写实绘画锻炼了造型能力,教会了学生整体观察的方法,还有一些必要的写生技巧和窍门。这些能力是作为一个设计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现在人们也注意到不具备写实绘画所需的特殊观察力和造型能力的设计师在能力方面还是有严重的缺陷的。也有少数著名的设计师就不回画画,但这些人是天才,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除了痛苦的获得这种能力,没有其他的办法。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我们需要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没有谁会为建一个平房而打十层楼的地基,同样也没有谁为了设计飞机而花十年时间去描绘花卉。我们没有必要去弄清到底我们画的是不是“设计素描”,我们的任务是如何使我们的基础课变得对设计有用。设计是什么?设计就是在作者内心有感受的情况下,运用各种手段将这一感受再逐步实现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拥有再现客观事物的能力(这是不可缺少的),但不需要我们再现客观事物的结果,这种能力是必须的,但设计的目的并不是把客观事物再现到纸上。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足够的造型能力,敏锐的观察力,细腻严谨的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创造力。设计不是再现对象而是创造,没有创造就谈不上创意。没有创意就不可能做出好的作品。好的作品给人美的享受,而不好的作品则是一种视觉摧残。我们在感叹那些创意的巧妙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所以在具备了其他的这些能力的基础上,一切教学重点都应该围绕“创造”两个字。如果在短短的几周课里,我们试着去寻找某种学习方式,或得到一两次主动处理对象的经验,那么会比画出一两幅精美而好看的素描更有好处。作品的结果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创造,我们也认为是好的。

二、设计基础课教学应重在培养

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造力

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足够的造型能力,敏锐的观察力,细腻严谨的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创造力。为了能够获得这些设计专业不可缺少的能力,可以尝试一下几个训练阶段

第一阶段:结构分析

结构是形的内在本质构造,特定的结构决定了特定的外形特征,所以结构不是感性的,知觉的,它是客观的存在的,是理性的,分析的结果。分析结构的训练是获取视觉信息的良好手段。结构分析通过两种手段进行:

1、多角度的观察与研究

客观物体是处于三维空间的立体状态,要在一个固定的角度和视点获得其总体的复杂多变的形体构造是很难的。为了对客观形体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必须多角度的观察与研究以便于我们形成对这个物体更明晰稳固的视觉概念,用于我们的设计中。

2、多层面的剖析于拆卸

人会很自然的习惯只看对象的外表,但仅仅限于外表是不够的。有很多的物体的内在结构往往比外在的形式更有特征,更富本质。比如桔子和番茄,从外表上看它们的区别可能不大,但它们的内在区别却很明显。只有透彻的理解内部构造,才能更准确,更明晰肯定的体现外部行形态。因此,在结构分析时强调深入对象的内部,要画看得见的也要通过想象和理解去画那些看不见的部分。

第二阶段:明暗研究

因为有了光线,物体才会呈现出明和暗,明暗研究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明暗画法。在培养我们造型能力的同时,还将明暗,黑白等概念引入我们的思维中,这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这里的明暗研究不仅仅是描摹物体的表面的光影变化,更重要的是研究黑白之间的联系,以及怎样分布黑白更有助于达到画面的美感。

第三阶段:表面刻画

所谓质感就是材料材质表面肌理构成的。构成物体美感的除了造型,色彩等因素外,物体表面的质感和肌理效果也是构成美感的重要方面。物体表面美感与其他的视觉美感相比,有不同之处: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还是触觉上的,也就是通过物体表面材质可以判断出它的触觉感受。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现实中的材质是多种多样的,给予人的感受也是特殊的,比如:软硬,干湿,光滑,毛糙等等。这些表面材质的体验可作为实际和描绘时的参考。

第四阶段:多种材料的尝试应用

多种材料的运用表现不同的效果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各种材料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与肌理效果,了解和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使用到设计中去。拼贴,水墨,布,各种类型的笔都可以被我们使用,对我们的思维的扩充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第五阶段:意向表达

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过程。一般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良好的具象造型能力的同时对抽象形态知之甚少。如果从具象直接进入抽象学生可能觉得无所适从。那么我们就从具象开始,从具象中寻找抽象的规律,从具象中发现抽象。当我们观察对象时,透过物体表面我们会发现任何物质的整体形状都是由一些相同或类似的微小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而成。这些最小的单位本身就包括着“抽象形态”暗示,有些形象是我们熟悉得都不想看一眼的,但如果我们只是去观察它的起伏和结构,就会得到一个具备抽象造型因素的“新”形象。

再进一步,我们会发现既然这些物体都是由小单位组成,那它们是不是有被解体与重新组合的可能呢?这就是对物体的解构与重构。接下来就是对物体的简化和抽离。将自然的形态进行概括与简化将抽离出最能表述自己愿望的非自然形,按结构秩序进行组织安排。

意向表达有两个基本方式:

1、线条意向

线条在自然物象中并不实际存在,它是对自然物象进行艺术表达的一种概括形式线条本身的形式就可以表现不同的性质特征,如:细线给人敏锐,锋利的感觉,粗线则给人以力量,坚实,质朴的感觉。规律性的线条排列代表着秩序化,工业化,有冷酷无情的感觉,随意而无序的线条体现人情味和复杂的情感,给人以联想与回味。

2、平面意向

在从具象走向抽象的第一步谈到解构与重构,当我们的视距处于微距时,观察到的局部和细节比例,结构已完全不同于原有物象,某些成分已从原有的意义中解体出来,通过联想而独具意义。如:艺术家能从陈旧斑驳的墙面获得高山流水的意境启迪。这就说明了观测方法和主观联想能将原有的具象意义抽去,并且注入新的内涵。新形象与原有形象完全不同,却保留了原有物象的暗示。

第六阶段:联想

联想是创意的关键,是形成设计思维的基础。联想是指由A事物想到B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可以开拓思维,打开创意思维的通道,使无形的思维想象向有形的图形转化,并创造出新形象。依照图形创意的思维特点,将联想划分为五种:

1、虚实联想

设计主题思想的许多概念通常是虚的,但它却与看得见的形体有关。比如“和平”这个概念是虚的,而“鸽子”和“橄榄树”则是实的;战争这个“概念”是虚的,而“枪炮”,“士兵”,“硝烟”则是实的,这种例子很多。很多主题性公益广告都是用这样一些实的形象来表达一些虚的主题。如:环境问题,战争和平问题,发展的问题。这就是虚实联想。

2、接近联想

在接近的时间或空间发生过两件以上的事情,可以形成接近联想。如:当我们想起甲的时候可能想起乙,想起布什的时候很容易想起本 拉登或萨达姆这些有关的人。看到闪电可能想起雷鸣,看到柳树想起春天或鸟鸣,看到江河想起船舶。

3、类似联想

这一点是联想里面最普遍的一种。有些事物在外形上或内容上有相似的特点,类似联想也是设计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联想方式,往往能够受到较好的效果。

4、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指事物在外形上或内容上正好相反,我们想起这一事物就会想到于之相反的另一个事物,如:白天和黑夜,大与小,甜与苦,哭与笑等等。

5、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即指有些事物之间有因果关系,我们想起原因就会联想到结果,或想到结果就会想到原因。如: 想到森林砍伐就会想到环境恶化等。

这些训练的方式可以帮我们获得设计专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至少可以使我们向设计更迈进一步,使我们的设计基础课变得对设计更有用。

参考资料

[1] 吴天麟设计素描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8ISBN7-81053-801-2

[2] 黄作林李育设计素描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8 ISBN 7-5624-2620-1

[3] 冯风卢设计素描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12 ISBN 7-5362-2215-7

上一篇:独立学院英专学生网名的调查及跨文化教学思考 下一篇:文化哲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