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敏作品赏读

时间:2022-10-03 07:11:35

刘燕敏作品赏读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孩子长大了,作为妈妈,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老师的好消息。然而,每一次家长会都令她失望。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母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母亲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回到家里,她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一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阳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都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时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母亲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校门,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选自《香草天堂:白桦林校园精品文摘》)

这是一篇生动感人、能给人以教益的小小说。作品以“家长会”为线索,通过对母亲三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塑造了一个自信、善良、聪慧、坚强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文章叙写了一个智力非常平庸的儿子,在母亲的不断激励和赞赏下,由一个愚顽不化的差生,最终成为一名成绩显著的优生,并考上清华大学的故事,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教育方式问题。读完作品,掩卷沉思,我们敬佩于这位母亲高明而成功的教育方法,更为她那博大而深沉的母爱所感动;同时,我们也为这位儿子的进步感到骄傲。面对“学困生”和“问题孩子”,我们的老师和家长究竟应该采用哪种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呢?这位母亲的做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因为正是她这种鼓励与赞赏、信任与母爱,创造了一个令人称赞的奇迹!

上一篇:照片里的勇气 下一篇:亡羊之前先补牢 中考将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