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03 06:57:46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518-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大多因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而就诊住院。我们通过应用呼吸机对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小时、24小时患者的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临床症状,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20例患者中男16例,女4例,年龄52~76岁,平均68岁,所有病例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1],治疗前血气分析提示PaO2<60 mmHg,PaCO2>50 mmHg,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除外有呼吸道痰液严重阻塞、大咯血、昏迷、休克、肺大泡和气胸等机械通气禁忌证者,患者均有呼吸困难、咳嗽无力、紫绀。

1.2 方法:均给予抗感染、氧疗、解痉平喘、支持对症、应用激素等综合治疗,同时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上机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解除患者不安和焦虑,消除心理与情绪因素,有助于提高依从性和应急能力,鼻面罩连接BiPAP呼吸机,通气模式为S/T,备用呼吸频率14~20次/分,初始吸气压自6 cmH2O起逐渐增加,在半小时内调至12~18 cmH2O,以患者舒适为宜,呼气压3~5 cmH2O,吸氧浓度35%,每次4小时,2~3次/日,维持SaO2>90%,观察患者通气治疗后动脉血气、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症状。

1.3 统计学处理:所得动脉血气和生命体征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见表1)

所有患者经通气治疗后4~24小时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咳嗽有力,紫绀减轻,PaO2和pH升高,PaCO2下降,HR和RR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胃肠胀气,经调低吸气压后缓解,3例因漏气呼吸困难加重,经调整鼻面罩后呼吸困难好转。

3 讨论

BiPAP呼吸机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氧合功能,减少呼吸功和氧耗,减轻呼吸肌疲劳,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其疗效是肯定的[2],BiPAP呼吸机是目前最常用于无创通气的呼吸机,可由患者自发呼吸来触发呼吸过程,自主地控制呼吸的频率和呼吸的时间。BiPAP呼吸机的基本原理是双水平气道正压,即一个较高水平的吸气压力(IPAP)和一个较低水平的呼气压力(EPAP),相当于压力支持通气(PSV)加呼气末正压(PEEP),前者(IPAP)在吸气时相提供一个较高水平的压力来帮助克服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和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也能够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促使肺泡内氧向血液中弥散,减少无效死腔通气量,后者(EPAP)在呼气时提供一个较低水平的压力来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防止细小支气管的陷闭和肺泡萎陷,改善通气功能,使肺泡内二氧化碳有效排出,从而减轻呼吸肌的负担,使呼吸肌得到休息,减轻呼吸肌的疲劳,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本组治疗结果表明尽早使用BiPAP呼吸机鼻面罩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确切、可靠,且无创、安全、简便、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207例腹腔镜治疗亚急性期胆囊炎的体会 下一篇:穿琥宁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