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奶奶”造福农民工子女

时间:2022-10-03 06:29:47

爱心“奶奶”造福农民工子女

“我只想办一所穷人家孩子上得起的学校。”一位生病卧床却仍坚持办学育人的老人――71岁的武汉精英文武学校老校长李玉英如此说。

办农民工子女学校

缘于年幼悲伤生活

走进李玉英的房间,她正给围在床前的初三学生们上心理辅导课。尽管缠绵病榻,但老人依旧执着地坚持教书育人。

谈及创立这所学校的缘由,李奶奶说这源于自己的成长际遇。她两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患有严重风湿病的母亲带着她挨家乞讨,有几次差点丧命。漂泊到武汉,在一位中学老师的帮助下,她们在武汉落了脚,正是这一人生际遇让她懂得了报恩社会。

1995年的一天,李玉英退休刚一个月,她到一所小学办事,见有个衣衫破旧的农村妇女带着3个女儿来求学,由于没有武汉户口又没钱,农妇最终无奈地带着孩子离开了学校。“这不就是小时候的自己吗?”李奶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从那时起,让进城农民工的孩子能读上书,就成了我退休后的人生目标。”当年,她东拼西凑了50万元,在汉口堤角一中学校园内挂牌成立了“武汉市精英文武学校”。16年来学校七迁校址,她竭尽全力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全部住宿就读的环境。

刷墙电焊全是自己做大家省钱买教学设备

2010年11月,李玉英被确诊为腰部骨折,每天吃中药,夜间经常痛得睡不着觉。因为舍不得12万元的手术费,她一直在家保守治疗。她说:“12万元能为孩子们做多少事啊,丢在手术台上太可惜了!”

躺在病床上,李玉英满脑子想的是工作。前几天,她把学校老师叫到身边说:“你们找几个刷墙的师傅学一下手艺,咱们把教室的墙都刷一下。能干的我们就自己干,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们身上。”

为了节约用钱,教室窗户的防护网是老师们自己买来钢筋一根根焊接上的。李玉英发动学校师生,在校园内自己种菜,节省食堂开支。就连铺设在学校操场上的橡胶跑道,也是李玉英和老师们寻找废弃运动场,一块一块割回来粘贴而成的。省下的钱,她全部用于置办教学设备。

特招37岁男子读初中

圆了大龄青年的求学梦

谈及学生,李玉英给我们讲了一个37岁大龄男生的故事。

2008年3月,精英文武学校来了一位大龄青年,他见到李玉英便双膝跪地。李玉英见他年纪不小,刚开始还以为是学生家长,一细问才知他是来求学的。

男子说他名叫李永军,37岁,19年前因厌学而主动退学,没有拿到任何学历证明。走上社会后找工作处处碰壁,受人歧视。后来,他在一家乡镇企业找到工作,可是一直无法走出自卑的阴影,想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几年间,他找了多家中学,均遭拒绝。

面对慕名前来求学的李永军,李玉英决定“特招”他重读初三,圆一位大龄青年的求学梦。李永军学习刻苦,顺利读完初三,可是因为年龄问题,他的毕业证却迟迟办不下来。

为了帮李永军拿到毕业证,李玉英三番五次到教育局及李永军母校办手续……当她把崭新的初中毕业证放在李永军手里时,这位37岁的男子泪流满面。

16年坚持助孤助贫

渴望爱心事业后继有人

16年来,李玉英收养过37名孤贫儿童,全都免费吃住、读书,给他们母亲般的关爱,还为500多名学生减免了学费。她的目的只有一个一一让在都市打工的农民工子女能顺利、平等地接受教育。

如今,李玉英所创办的精英文武学校因为爱心回报社会,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授予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她个人也被教育局评为了“师德先进个人”。

李玉英说:“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爱心事业当中去,也希望自己能够团结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把学校做强做大,让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能上得起学、上好学。”

(据《老来乐》2011.5上文/陆涛、赵彦平)

上一篇:历来琴家多长寿 下一篇:老中医自我按摩 3个月摘掉老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