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评课视角 促进教学提高

时间:2022-10-03 05:53:19

重审评课视角 促进教学提高

一、明确评课目的和意义

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了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它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校本研究中一项非常有效的工作,也是促进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对照自己,提高认识,自觉地去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评教师

(1)评教学思想。要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运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等。

(2)评教材处理。要从教学内容处理角度,评议教师对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得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创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等。

(3)评教法运用。要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4)评学法指导。要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进行评议。

(5)评教学过程。要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课堂教学氛围如何等。

(6)评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2、评学生

(1)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凸现。传统的教学常常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而现代教育强化了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一节好课是一个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过程,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和提高,学生的主动精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呈现民主、和谐,师生在课堂里共同探索,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2)评学生多方面的意识是否被唤醒和体现。一节好课应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发问、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的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质疑意识、应用意识等被唤醒。

(3)评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是否有提高和发展。课堂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不出现一个差生,不留一个空白点。

二、评课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在评课过程中,要求评课者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以课堂的真实情况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不带任何偏见,不夹杂感情因素。

2、激励原则:任何形式的评课必须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的作用。因此,评课过程中,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又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3、兼顾整体原则:要坚持在评课中把点和面、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评课者在评价过程中,要兼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综合一个教师的多种表现,而不能“一课定终身”。

4、差异性原则:一是看课型的差异,不能用同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不同课型的课。二是要看教师的差异,对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师,要设立不同的要求。三是要看到学校和学生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会因学校和学生的差异进行选择,评价者应通过观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堂教学效果去评价,而不是根据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去评价。

5、讲究方法原则:要充分尊重授课者的劳动,先肯定成绩,再找出教师授课过程中需要改进的一些因素,褒奖与贬斥要有“度”,评课主次要分明。

6、导向性原则:评课要从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依据评课标准,关注教师授课过程中那些体现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细节,发散并放大那些能体现时代教育教学特点的成功细节,从而使这些成功的细节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7、民主性原则:要强调教师在评课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不要把教师看作是评课的对象,而要把教师看作是评课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评课主体,应通过与评课对象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教师民主参与、自我评课和自我反思,形成个性化的评课目标、评课计划和评课方法。总之,重审评课视角,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和交流心得,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应把评课活动看做是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决地、教学方法的点拨处、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源、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及更新教育思想的着力点。

上一篇:《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前后 下一篇:充分运用激励机制 积极促进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