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和 :水墨的新回归

时间:2022-10-03 05:44:58

刘庆和 :水墨的新回归

水 墨变革的话题讨论由来已久。在近百年来中国视觉文化体系疾速崩塌、文化环境巨变的现实中,传统水墨不仅难以再现当代社会的景观面貌,更难以呈现当代人的精神状态。9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新观念和技术涌入中国,一些艺术家开始从个人经验切入进行水墨变革的探索,刘庆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

众所周知,水墨创作的准入门槛是颇高的。几乎所有水墨画家在习练阶段,都容易在业已完善了的水墨审美传统中淹没而失去变革的勇气。刘庆和特殊的个人经历让他相比旁人更容易跳出传统范式进行实验。他虽自幼开始研习水墨,但本科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时,阴差阳错间进入了民间美术系。那里诸多综合性的课程训练让他在创作的初始便拥有更宽广的视野,自然也有更多革新的勇气。

从一开始,刘庆和就对刻画“人”抱有极大的兴趣。在他看来,人是当代社会的主角,人的神态、肢体语言、服饰等都是诠释当下社会状态最好的注脚。同时,他受到过的扎实的西方造型方法训练能够有效帮助他用水墨进行生动的人物描绘。刘庆和喜欢描绘年轻人,尤其是青春期女子。她们大多有着天真无辜的眼神,却深陷一片灰暗苍茫的墨色之中,那墨色或是夜,或是水。那大多是他心境的直接表现。中国画历来讲究“成人伦助教化”,不论现实多么无望,古人总是将一派阳春白雪呈现在纸上,一边描绘恬淡优美的画面,一边心绪也跟着清净和煦了。刘庆和显然不属这一路,他只将自己对周遭现实的疑虑直接抒发到纸面。那沉郁的墨色,凄暗的风景,更有西方莎乐美般的崇高美。

直到2010年,刘庆和的创作大体上都处在这个阶段。画上的一切看上去都是写实的,但事实上都是他心中的图景。精心设计间,出现过若干极具观念性的作品,比如2006年的《有鱼》。这幅画刘庆和一改平日惯用的浓墨渲染,没用一点灰暗的调子,画面中心是平静的湖水,湖边是静默等待的人。如不仔细琢磨,整幅画面是一派宁静详和,然而就在这片详和里,蕴含着紧张和冲突。这一湾并不大的湖里,游动着几条小小的鱼,而堤边满坐的人们,每人都手握一个钓竿等鱼儿上钩。可怜那几条小鱼只能在湖心紧紧簇拥在一起,不敢移动分寸。这其中可以隐喻的问题太多了,环保、竞争、压力……画面看似没有与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符号,却蕴含了太多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

这之后的几年里,刘庆和在观念艺术上越走越远,甚至还尝试过雕塑和装置等媒介的创作。他就像个天真的孩子,想在艺术的乐园里玩遍所有的游戏。不知不觉玩得累了,近两年刘庆和开始冷静思考艺术于他真正的意义,回到水墨表达的兴趣驱使着他重新思考着更加本质的问题。沉寂一段之后,他决定重新回到架上,回到水墨。再次回来,他决定放下所有的设计和矫饰,有意思的是,他选择回到学艺初始的状态——写生。此时写生对他的意义显然和原来不同了,是他让自己自然地回归本真的绘画状态的方式,从容地放下了所谓观念与设计。与他交谈,经常能听到他提及白石老人,就像是他儿时隔壁的老人家一样。刘庆和似乎要找寻一种更加自由的气息,把自己的工作实践返回到原来甚至是本能的状态。通过看他最近的新作,也似乎映出了融合在写生作品中最初级又最单纯的愿望,那就是直白的表达和宣泄他所认识了解的人。写生在他的笔下就成了与喜欢的人交流沟通的方式,而不是强调作品的所谓寓意和作用。

现在的刘庆和相比白石老人还有他很多的难以割舍或者改变的事实。回到写生也只是他试图改变的开始。虽然在写生中他可以放下对画面刻意的设计,但写实能力超强的他反而难免会有彰显自身所长所带来的束缚而不能全然放任。然而能够回归一颗对艺术纯真的心,已经是刘庆和作为艺术家最可贵的事了。相信经过这段沉淀,他会以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艺术天真执着的追求而创作出集大成的新写实水墨作品。

上一篇:准备和开始 下一篇:分享搞笑糗事一箩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