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传播六个关键词

时间:2022-10-03 05:28:50

中国国际传播六个关键词

纵观2010年的国际传播,我们似乎可以通过六个关键性词语来观察中国国际传播从政策到实践的新发展。

一、国际一流媒体

“国际一流媒体”是在给中央电视台成立50周年贺信中提出的。当时他要求“努力把中央电视台建成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国际一流媒体”。2010年,“建设国际一流媒体”成为国际传播媒体发展建设方面的广泛共识,并细化为几乎所有中央级媒体的具体操作方案。

以新华社、国际台和央视等为代表的中央级媒体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建设战略,并在一定程度取得了成效。新华社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全媒体集团”,其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CNCWORLD)于7月1日正式开播,中文台、英语台相继在亚太六号卫星正式开播,中文台正式登陆香港有线电视66频道;其驻外分社总数增加到136个,海外各类雇员总人数近1300人,信息触角几乎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围绕“建设覆盖全球的现代国际广播体系”,国际台大幅调整了台本部以及驻外记者站点的机构布局,全面展开了与各方的合作,如6月份与微软公司合作推出的网络电视服务正式上线,而其驻外中心站、记者站的大范围拓展,也被评价为中国国际广播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的重要特征。

中央电视台提出要“打造贴近群众、面向世界的国际一流媒体”,进行了相应的较大规模的台内调整,全面整合台内新闻传播资源,对相应专业频道和中心及其职能进行了进一步优化。4月26日,在原英语频道(CCTV-9)的基础上,中央电视台推出全新改版的英语新闻频道CCTVNEWS。这是中国第一个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实现全球覆盖的英语新闻频道。根据央视公布的最新数据,其英语新闻频道已覆盖126个国家和地区,整频道落地用户总数达1亿1千万。

国际一流媒体的概念表述及其评判指标虽仍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各个中央级媒体甚至部分地方的传媒集团已经在集团内部结构以及外部扩展方面进行了第一步的“战略转型”或调整。这种调整为世界性一流传媒集团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阵地前移

在过去若干年中,中国国际传播的内容本土化的问题一直存在,但是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2010年,基于国际传播投入的变化以及观念的转变,以三种不同的模式与机制,力图从总体上改变这种状况:

其一是国外中心站点、分设、落地调频等机构的全面建立。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站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采集者,而已经成为统筹相关地区人力、财力和新闻信息资源的中心,甚至有发展为传媒机构下属传媒公司的趋势。到9月份,新华社驻外分社总数已达136个,海外各类雇员总人数近1300人;国际广播电台在阿富汗、新西兰、墨西哥、塞内加尔等国家的调频广播落地。到11月份,仅其在整频率海外调频落地已达50家之多。

其二是与海外媒体的合作模式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在2010年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和作用。如到6月,中央电视台已就6个国际频道海外落地业务与世界各地的279家当地媒体合作,实施了373个整频道或部分时段的落地项目,总共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节目的落地入户播出;再如中国国际广播公司和美国国际鹰龙公司联合在旧金山开设24小时华语广播电台。4月,新华社亚欧总分社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新闻频道“俄罗斯24”正式签署协议,共同制作一档“中国经济”栏目。

其三是海外媒体并购。有专家认为,在新一轮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国内媒体海外扩张序幕已经拉开,今后必将有更多中国媒体加入海外“跑马圈地”的大军。

三、国家形象广告

2010年的政府行为中,讨论最多,被关注最多的事件之一就是“国家形象广告片”。它不仅代表了国家层面的传播行为,更代表了一种对国家公关模式的深入探索。其实,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Discovery探索频道开启《神奇的中国》合作计划到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中国音像制品“走出去”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从文化部贯彻实施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两个渠道并重,“两条腿”走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到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力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的发展,都意味着中国国际传播在总体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在政策、战略、策略、模式方面取得创新。

四、世博会与其他重大事件

世博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2010年中央统筹各种国际传播资源的实验性舞台。这种实验总体上是成功的。因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目标、受众群体的多元性,有学者认为,对这种综合性实践行为已经无法用传统的国际传播概念描述,而应用“公共外交”的概念来进行描述。

世博会国际传播舞台的搭建及其传播代表了2010年国际传播中很多重大事件报道的成功,包括夏季达沃斯、7・5事件一周年、G20峰会、APEC峰会等等。而谷歌事件、撞船事件的国际传播结果则在某种程度上提醒我们,在国际危机传播的应对方面还存在着继续改进的空间,其中的原因及改进办法还有待我们去考察和探索。

五、产业化

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在2010年取得了突破。如新华社新华网转企及股份制改造、其与中国移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成立搜索引擎新媒体国际传播公司、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类似国际传播媒介在发展进程中有效运用资本和市场手段、加强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值得深切关注。

六、新媒体国际传播

2010年,在新技术应用,新媒体国际传播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2010年,新华社中英两台在苹果iPad、iPhone系统上线,是在利用新媒体全球传播渠道方面作出的尝试;而国际台、中央电视台也在同步开发应用多媒体的综合新闻平台,并在某种程度上开始了全球性部署。责编:吴奇志

上一篇:海外华文报业的金融危机攻略 下一篇:钻得进去,跳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