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注射液的热稳定性研究

时间:2022-10-03 04:27:23

罗红霉素注射液的热稳定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经羟丙基-β-环糊精和 -环糊精为包材制备罗红霉素注射液的热稳定性?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包合物,测定经60℃?65℃?70℃?75℃?80℃?85℃?90℃等不同温度处理后的罗红霉素注射液Ⅰ和Ⅱ的含量,采用初均速法预测二者有效期?结果:预测罗红霉素注射液Ⅰ在常温状态下的有效保质期(1.8)要长于罗红霉素注射液Ⅱ(0.9a)?结论:由常用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制备罗红霉素注射液,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可为新制剂的申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罗红霉素注射液;羟丙基-β-环糊精; -环糊精;热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20-02

罗红霉素是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敏感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包括呼吸道?耳鼻喉?生殖系以及皮肤感染,抗菌谱广,临床疗效显著[1]?然而,罗红霉素在水溶液中稳定性较差,直接制成注射液还无法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药物的应用[2]?因此,有必要对罗红霉素注射液的热稳定性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新剂型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本试验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为包材制备罗红霉素注射液Ⅰ,采用 -环糊精为包材制备罗红霉素注射液Ⅱ,取研磨法,规格均为50mg/5mL,无色澄明液体,pH值为6.2;另选罗红霉素标准品,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氨水?磷酸(均为分析纯)为试验药品?选用的仪器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数据控超声波清洗器?电子天平?澄明度测定仪?pH计?超级恒温水槽等?

1.2方法

1.2.1色谱条件及适用性试验

本组试验甲醇-乙腈-0.05mol/L磷酸的体积比为20:44:36,流动相取1.0ml/min流速,进样量定为20ul,设定检测波长(取198nm),一次性微孔滤膜过滤?取适量罗红霉素标准品,经60℃减压干燥,并用流动相溶解?稀释?定容,获得贮存液,浓度为10mg/mL;再取适当稀释后的标准品溶液,按照羟丙基-β-环糊精处方工艺和 -环糊精处方工艺配置阴性样品,稀释后获取罗红霉素注射空白辅料Ⅰ和Ⅱ,将其置于90℃恒温水浴槽内加热,再次倍数稀释后获得高温破坏样品Ⅰ和Ⅱ,罗红霉素含量不受干扰?

1.2.2线性试验及重复性试验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罗红霉素在400~1.6384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取高?中?低3个浓度的标准溶液,检测杂质峰个数?峰面积均一致;取适量已知含量的罗红霉素注射液Ⅰ?Ⅱ,分成3组,各加入罗红霉素标准贮备液1?2?3mL,用流动相稀释?定容后测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85%?101.15%?101.68%;再取罗红霉素注射液Ⅰ?Ⅱ,稀释成高?中?低3个浓度,进样6次,即进行重复性试验?

1.2.3注射液热稳定性试验

采取初均速法,将获取的罗红霉素注射液Ⅰ和Ⅱ分别置于7个超级恒温水槽内,温度逐一递加,而加热时间逐一递减,分别为60℃(加热12h)?65℃(加热1h)?70℃(加热10h)?75℃(加热9h)?80℃(加热8h)?85℃(加热7h)?90℃(加热6h),加热完成后,迅速取出并用冷水冷却,置于温室终止反应?观察两种注射液在不同温度下各样品的初均速?

2结果

罗红霉素注射液Ⅰ?Ⅱ各样品,经流动相稀释相同倍数后,测得峰面积,结果显示,外观性状?澄明度?pH值均无明显变化?罗红霉素注射液Ⅰ样品随着温度的依次递加,其浓度分别为154.4μg/m?152.7μg/m?150.9μg/m?145.9μg/m?135.9μg/m?128.8μg/m?91.3μg/m,残存率分别为98.19%?97.10%?95.96%?92.77%?86.41%?81.91%?58.03%;罗红霉素注射液Ⅱ样品随着温度的依次递加,其浓度分别为272.1μg/m?269.6μg/m?265.9μg/m?258.2μg/m?247.7μg/m?239.8μg/m?225.7μg/m,残存率分别为98.46%?97.56%?96.22%?93.43%?89.41%?86.80%?81.69%?在常温状态下(25℃),罗红霉素注射液Ⅰ样品的浓度为157.3μg/m,残存率为100%,预测有效保质期为1.8a;罗红霉素注射液Ⅱ样品的浓度为276.3μg/m,残存率为100%,预测有效保质期为0.9a;两种样品均比较稳定,样品Ⅰ的有效保质期要长于样品Ⅱ?

3讨论

罗红霉素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剂型为固体制剂,还没有注射液剂型上市,鉴于其水溶液的稳定性较差,以往尝试通过调节pH值?加入有机溶剂等途径还改变上述性状,但是获得的增溶效果并不理想,羟丙基-β-环糊精和 -环糊精都是较为常用的药用辅料,通过与罗红霉素匹配,可有效改善该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溶解度以及刺激性等[3]?因此,采用这两种包材制备罗红霉素注射液,能够增强该药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剂型选择,本试验采用初均速法对这两种注射液温度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并对其有效期进行预测,旨在为新制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药物有效期确定的主要依据是药品的热稳定性,热稳定性试验可以采用留样观察和温度加速两种方法,就准确性而言,留样观察要优于温度加速,但是其也存在费时过长的缺点,因此,本试验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自然条件下药品的有效期进行预测,适合应用于新制剂处方的研究及新药和工艺的筛选[4]?为提高本次试验分析的灵敏度,还采用了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实验结果表明,限制罗红霉素注射液研制及临床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在溶液中不稳定?易降解而造成的,选用常用的羟丙其-β-环糊精孔径更大的γ-环糊精对其进行包合,可增大罗红霉素的溶解性,进而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对两种包材制备进行比较,前一种获得的稳定性效果更好,初步预测药品的有效期可达1.8年?由此可见,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制备罗红霉素所制备的注射液,更能够满足生产?储藏?运输及临床应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建,曾红霞,洪利娅.罗红霉素在胃肠道介质中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稳定性及原研片溶出行为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3,10(3):1787-1791.

[2] 郭蓓宁,郁继诚,张菁,等.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LC-ESI-MS/MS)检测人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J].药物分析杂志,2010,15(8):1537-1540.

[3] 李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热稳定性及分解动力学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0,13(8):1544-1547.

[4] 兰莹,欧阳五庆.罗红霉素纳米乳的制备及体外抑菌效果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2,12(6):70-73.

上一篇:有关抗栓用于治疗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跟腱浅层滑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