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研究

时间:2022-10-03 03:57:16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研究

2000年,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着眼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目标,实施了激发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下发《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西部大开发再上新台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甘肃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把中央精神和甘肃实际紧密结合,推进西部开发,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新一轮西部开发的时代特征以及甘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后一段时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打破了在局部地区三次产业顺次发展和产业梯度转移的传统发展模式,为深处内陆的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巩固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夯实基础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改善民生启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一揽子计划,改善东部地区快速发展中面临的过度膨胀、产业低端、空间开发秩序混乱等状况,都可以依托西部丰富的优势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巨大的市场潜力得以实现,这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经济发展的方式也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到速度、质量和效益并重;从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结合;从注重GDP的全面增长到注重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从外部力量为主导到外部力量与内生驱动并重等转变。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客观上要求西部地区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注重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注重优化区域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的战略目标。

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之际,甘肃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存在巨大的挑战。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国务院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家支持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以及藏区、革命老区等加快发展,这些都为甘肃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支持。同时,经过多年的西部开发,甘肃也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提升中心城市带动和中小城市支撑作用,促使人口、产业向城镇集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但是,甘肃也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艰巨任务,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和区域竞争,以及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严峻挑战。而且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发展慢,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低,长期积累的矛盾比较突出,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二、甘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状况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改善甘肃投资和发展环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保障。在《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西部地区加快综合交通网络、水利基础设施、油气管道和电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要加大对甘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统筹考虑甘肃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将部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项目国债转贷资金逐步转为拨款。中央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以及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基层政权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免除县(市)级和甘南、临夏自治州州级配套资金。

在以上政策的支持下,甘肃水利项目完成投资9.27亿元,实施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干支渠改建、配套田间节水改造和西营河专用输水渠建设工程;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隧洞挖掘、管槽开挖、管基处理和管道安装工程。交通运输项目完成投资120.14亿元,开建了兰谕(含兰州枢纽工程)、西平、天平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肃段)兰州至张掖段,张掖至红柳河段,兰州至玉门段:天定高速公路;宝天高速公路天水过境段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前提。甘肃地处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位居长江、黄河上游,又是一个内陆河较为密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哈尔腾河)的省区,承担了我国主要江河源头水源保护、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对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甘肃存在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给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留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隐患,直接影响国家的生态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14个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中,仅甘肃境内就有二个: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在西部地区着力推进的五大重点生态区建设中,甘肃就占有三个: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甘肃省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三屏四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即构建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以“两江一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重点的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以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为重点的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区、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北山荒漠自然保护区建设。可见,甘肃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点地区。

在以黑河、石羊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有序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全面实施的基础上,甘肃全面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落实扶持政策,着力建设七大循环经济基地和培育16条产业链,实施72大类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努力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重点,开展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白银、玉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推进金昌、嘉峪关产业转型步伐,努力推进资源型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201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又以发改农经[2011]1300号文件批复了《石羊河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已批复《规划》项目建设所需投资国家主要通过加大现有渠道的投入力度解决。该《规划》的实施对有效协调石羊河流域上中下游生态关系和生态需求,构建石羊河流域健康稳定的生态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甘肃是一个是资源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推进基于资源比较优势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特别是资源加工业、特色农业以及清洁能源等新兴战略型产业,把资源优势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资源型产业深加工水平、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优势,是增强甘肃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坚持市场导向和技术创新,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培育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医药、生物制造、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国家对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支持,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建材等产业发展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后续资源保障能力,壮大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依托现有制造业基础,以兰州、天水、酒嘉、金昌为重点,加强现有装备制造企业的战略重组,加大技术创新和招商引资,充分利用材料工业优势,突出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建设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以及大型设备维修和再生产基地。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鼓励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整合资源,引导企业按园区模式布局,发展产业集群。发展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酿酒原料、果蔬、制种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以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技能化培训为特点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推进张掖、武威、定西、庆阳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支持建设临夏清真食品加工基地,促进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酿造、肉蛋奶加工、休闲食品、饮料等食品工业发展。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需要,培育和发展物流、旅游、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

甘肃投资192.08亿元,续建了民勤红沙岗煤矿二号井、部分兰州原油商业储备库、国电兰州热电公司热电联产扩建工程、黄河河口水电站、酒泉风电基地一期20个子项目;新开了核桃峪煤矿项目、马福川煤矿、酒泉热电项目、330千伏临江输变电工程4个项目。投资24.67亿元,续建了中石油庆阳石化270万吨/年炼油搬迁改造集中加工项目、酒钢不锈钢专项、华亭中煦煤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气化装置土建工程、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5万吨/年铝箔项目:新开了兰州石化公司180万吨/年催化汽油加氢项目、白银公司铜冶炼技术提升改造工程、金川公司20万吨/年铜项目、中铝连城分公司淘汰落后环保节能技改项目。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与改善民生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结合点。在西部开发会议上强调,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得到了宝贵启示,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些重要经验和宝贵启示,对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一定要深刻认识和充分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强调,坚持为民谋利,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社会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2009年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和2010年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对西部地区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做了具体的安排。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抓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重大教育专项建设。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推进地市及以上重点中医院建设,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水平。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做好孕产妇和妇幼保健工作。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稳定和扩大就业,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切实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做好东部城市对口支持西部人才培训工作,加强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培训以及交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

甘肃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共5.5亿元已经下达各市州,已开工学校3252所,开工项目5775个,开工面积825.78万平方米,开工面积占前三年规划改造校舍总面积69.39%。其中:加固改造面积113.36万平方米,新建重建面积712.41万平方米。甘肃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和文化事业项目上完成投资0.9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8.99%。另外,根据甘肃2010年出台的《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以奖代补方案》,项目建成验收后,省财政还将对每个县按每平米400-700元的标准给予专项补助。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甘肃社会事业的发展,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与措施的引导与支持下,西部地区逐步形成了若干发展态势良好的重要经济区,不仅有效地增强了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且带动了西部更多地区的发展。2010年7月7日,国务院总理在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指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以重要经济区为发展引擎,实行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提高西部大开发的综合效益。扎实推进经济区发展,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率先发展的过程中,凸显资源富集区、重要生态区和沿江沿河及交通干线节点城市发展区的综合功能。引导资源富集地区可持续发展,形成国家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国家将推进成渝、关中一天水和广西北部弯等经济区发展,建成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支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新疆天山北坡,兰州、西宁、格尔木,陕甘宁等经济区发展,形成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

甘肃按照中央推进天水-关中经济区、支持兰(州)西(宁)格(尔木)、陕甘宁经济区发展的部署,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协作,研究制定实施方略,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在贯彻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中,甘肃省根据中央精神和甘肃实际,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结合,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兰州一白银经济区地处我国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呼包银兰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重点开发地区。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29号)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兰白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2011年4月2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一白银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112号)。通过建设兰白经济区,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城市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速推进甘肃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三、甘肃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把西部大开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省委和省政府要按照服务型执政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通过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基础和强大的领导力、整合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优化领导班子配备结构,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将西部大开发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纳入本地区相关规划,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是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建立有利于甘肃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省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指导地方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遗留的社会保障问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发展开放型经济,创新外经外贸工作。加强与传统贸易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调整出口结构,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鼓励和规范企业在境外建立和扩大能源、矿产原料初加工和供应基地。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生产建设向民生建设转变

在继续加快交通、能源、信息、市政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特别重视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甘肃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甘肃教育资源配置,巩固“普九”工作成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科技能力及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加强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文化设施建设,促进甘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四)加强西部各省(区)之间的合作

除了国家宏观调控外,西部地区也须要加强合作,建立系统科学的横向协调机构。协调机构的建立可以打破行政辖区界限,为各相关地方政府的跨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沟通渠道,解决在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并做好构建互通互连、共享共建的基础设施体系的工作,为地方政府间的沟通联络创造物质条件。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重建良性互动具有宏观性和综合性,其重大生态工程不仅涉及多个管理部门而且横跨多个省区,需要统一规划,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在实际运作中,要依据西部生态环境效应跨区域特点,在重大生态环境治理、流域水土保持、资源能源开发等方面加强分工、协作与规划,加强地区优势互补,避免生态工程建设趋同化,整体推进西部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加快甘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甘肃要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突出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模式,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依靠科技进步,走集约化、内涵式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的发展道路。加强甘肃民族地区草原建设和草业经济的发展。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生产,把质量和效益结合起来,逐步建立面向东、中部地区和国际市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加强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形成区域经济支柱和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营造生态家园。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快甘肃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大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市场信息采集和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

(六)深入研究和用好国家政策,促进甘肃跨越发展

围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明确提出了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补偿、人才、帮扶十个方面的扶持政策。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需求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方向。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中央要求与甘肃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使国家扶持西部大开发政策切实成为促进甘肃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未来十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和重点问题研究”(10zd&024)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甘肃省推进西部大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甘肃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12期简报。

②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7月7日。

(作者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上一篇: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黑格尔观念中的中国:剖析与考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