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市红光村新农村建设展新姿

时间:2022-10-03 03:54:06

九台市红光村新农村建设展新姿

九台市红光村地处龙嘉镇东北部,全村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有3个自然屯,406个农户,总人口1167人,劳动力786人。有耕地270公顷,全部为水田,依靠饮马河流域自流灌溉。主导产业为绿色优质水稻和劳务经济,全村每年可生产绿色优质稻米2200吨,外出务工创收2630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50%,2009年人均纯收入13000元。

红光村是典型的朝鲜族村,居民全部是朝鲜族。多年来,全村多数劳动力都在外地打工,常年在韩国打工人员有406人,国内打工人员290人,留在村里居住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针对这一情况,2008年,村两委班子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设想,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九台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在九台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8年末开始筹划红光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资金,经过考察和认真研究,红光村决定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进资金开发建设,并通过多方努力,于2009年和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吉林省注册为吉林省林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建设红光村的协议,并在2010年初全面启动了红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

红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包括居民住宅、商铺、老年公寓、学校、卫生院、综合性村部、燃气站、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农机生产合作社、绿色优质水稻生产、民族旅游、电影院、超市等。2010年,一期工程项目包括居民住宅、老年公寓、农机合作社、绿色水稻生产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其中,居民住宅为13层高层住宅共4栋,已经全部封顶,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可入住500户,入住人口1380人。建设主体为3层楼房的商铺1栋,建筑面积5430平方米,产权交给红光村2000平方米,实行对外租赁,所得租金用来解决本村居民住楼的费用。九台市朝鲜族老年福利中心和饮马河卫生院主体已完工,其中九台市朝鲜族老年福利中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饮马河卫生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办公楼、农机库已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此外还建设地下车库4180平方米,燃气站300平方米。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红光村走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2009年总投资1401万元,其中由国家、地方配套及村民自筹876万元、农发行投资525万元,建设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区共占地7公顷。其中水稻育秧基地4公顷,现已经建设完成塑料大棚15栋、智能温室1栋,双层充气大棚1栋;建设农机仓库、晾晒场、水稻烘干、仓储库房等设施占地3公顷。同时,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红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自愿加入合作社。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以土地入股,与合作社签订入社协议,实行利润分红;不愿入股的农户,其土地可以租赁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每年每公顷水田租金为5500元。由于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打破了原来社与社、户与户的界限,全部改建为5~8亩的高产方田,使水稻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每公顷成本下降1600元,而水稻却增产10%,增收1800元。

2011年,红光村计划完成林江(红光)新村的整体配套工程,包括上下水、供暖、燃气站、绿化、亮化、健身器材安装,活动场地和文化活动室建设等项目。同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在现住宅楼道西,占地面积62000平方米,计划建设集住宅及民俗生态园为一体的民俗旅游观光园,重点项目为民族餐饮、民俗观光,所有基础设施全部并入林江(红光)新村管网。

(省新农村办 供稿)

上一篇:立足品牌: 我省农业产业化异军突起 下一篇:破解村级组织运转难题 确保有效履行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