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软件产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拟合度研究

时间:2022-10-03 03:02:33

大连市软件产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拟合度研究

摘 要: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对软件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高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程度进行调查和定量分析,发现了当前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软件产业

软件产业是智力与知识高度密集的产业,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对大连软件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型软件人才,更好地实现人才与产业互动,对于促进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连市软件产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拟合度调查

1.1 软件产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拟合度多维指标体系研究

1.2 问卷调研

对于当前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技术类别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拟合程度等情况进行问卷调研。针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拟合度调研部分,在问卷设计时根据拟合度多维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二级指标拟合程度划分为较差、一般、较好、很好4个等级,在以后的统计中分别赋予1,2,3,4分值。

问卷通过实地发放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针对高新园区内多家软件企业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问卷有效率为96%。调研对象中既包括大型龙头企业又包括为数众多的处于发展上升期的中小企业,确保调研数据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2 大连市软件产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拟合度分析

2.1 当前大连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结构研究

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显示,在调研企业中,从软件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角度看,研究生以上学历占8%,本科生占52%,高职高专生占35%,其他占5%。人才结构还是呈现传统的“纺锤形”结构,距离理想的“金字塔形”人才结构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这与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项目对时间和质量要求较高有一定关系,也与当前软件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关。

2.2 拟合度分析

通过统计与分析,发现当前软件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以下情况:

2.2.1 当前软件产业中高技能型人才供需两旺,但高技能型人才结构性失衡,专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通过调研发现软件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招生情况较好,毕业生数量与市场需求拟合程度较好。在调研中软件企业对于当前人才市场中高技能型软件人才专业与企业需求的拟合度评价较低平均分仅为2.79,且标准差较小,这说明当前人才培养中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结构性失衡,造成高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短缺,不能满足软件产业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2.2 当前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充分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调研发现软件企业对于当前高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技能与市场需求的拟合度评价较高,这说明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意识较强,对于基本技能的培养比较重视。 软件企业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开发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与市场需求的拟合度评价较低,平均分仅为2.43和1.85。这说明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实际开发能力和项目经验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还不能充分适应企业的需求,在当前高职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的培养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改进。

2.2.3 高职学生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软件企业认为高职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企业需求拟合程度较高,相对于高学历软件工程师,高技能型软件人才情商较高,对于工作成就感强,表达能力较强,更善于与其他团队成员沟通协作。

2.2.4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水平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软件企业认为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企业需求拟合程度较好,高职毕业生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能够以踏实的工作态度投入工作。学习能力和企业需求的拟合程度一般,平均值为2.82,标准差也较大为1.32,说明软件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满意,并且能力差异也较大。学习能力与专业基础密切相关,高职学生和高学历软件人才相比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大连软件产业外向型特点显著,对于软件人才的外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在调研中发现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企业需求的拟合度较低,说明当前软件产业高技能型人才的外语水平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调研中还发现当前高职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质量意识与企业需求拟合度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47和1.95,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对企业专家访谈时了解到因为当前高职教育在知识产权和质量意识方面涉及较少,高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后,企业还需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3 对策研究

基于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应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3.1 高职院校应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

针对软件行业技术升级速度较快的特点,高职院校应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岗位需求,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及时发现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中的偏差,保证人才培养的精准定位。在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力度,使教师能够紧跟技术前沿,鼓励教师自编教学课件,灵活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2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多方面交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职场应用提升实用技能水平

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应该包括师资、教学实践、岗位定制等多方面。通过校企合作,鼓励高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交流,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去,积累项目开发经验,打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实践环节,针对当前学生开发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的欠缺,应采取校企合作方式,组建虚拟项目团队。在具有项目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职场角色,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束全程参与。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企业的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有针对性地对应订单企业的行业定位、技术类型和素质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3.3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软件项目的开发是以团队为单位的,在软件行业不论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要具有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无论在课堂教学的代码编写中还是在项目实践的职场角色模拟中,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3.4 培养学生多元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的需求

在高职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不必局限于课程设置。例如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可以通过知识竞赛、辩论会、讲座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在外语能力培养中除了开设通用外语和专业外语课程进行集中学习外,还应该在专业课学习中增加配套的外语应用,使学生能够将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平同步提升。在日常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都可以将学习能力、责任心等职业素养贯穿其中。重视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学习期间应该使每名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技术专长,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和学结,通过交流和总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忠,王晓莉.大连软件产业人才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1):171-178.

[2] 庄莉婷.美国IT产业与IT教育发展关系研究[J].科技导报,2006(10):79-82.

[3] 洪共福,丁超.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11-112.

上一篇:“校园网安全配置”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下一篇:高校公用房科学管理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