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时间:2022-10-03 02:53:23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内容摘要】新课标就是提倡学生自己质疑解疑,所以我们鼓励学生的质疑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质疑;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教给他们方法,使学生会质疑。创设质疑的条件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机会。

【关键词】质疑 想质疑 敢质疑 会质疑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相互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归纳创新,同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生活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就是提倡学生自己质疑解疑,所以我们鼓励学生的质疑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质疑;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教给他们方法,使学生会质疑。创设质疑的条件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机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几点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一、积极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想质疑"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到了高年级以后便渐渐的不再积极举手发言和提问了。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因此对这项机械性学习不能产生很好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创设有趣的情境,来引导和吸引学生,让他们体会数学的乐趣与意义。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时,首先让学生看《乌鸦喝水》的故事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占了原来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就喝到水了。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让课堂内容得到延伸,我特地说了一句话让学生判断:"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00度对吗?""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00度对吗?"......学生异议颇多,但也不能定下结论,便马上质疑:"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六边形呢?"这样激励学生自己提出质疑,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探索欲望,为进一步的探索学习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二、努力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注意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变"满堂灌"为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做到角色平等。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真诚地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师问:同学们,你们随意报一个数,老师就能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你们信不信?谁来试试?学生跃跃欲试,个个都想难倒老师,一个接一个起来报数,甚至有些人报出了自家的电话号码,结果老师都一一作了准确的判断,学生被老师折服了,进入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这时有人按耐不住质疑:老师,您到底用什么方法啊?!这时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设疑的导入,问题的指向性很明确,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要对学生的质疑表现出"大度",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喜欢质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将质疑作为一种好的的学习方式,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不要以为学生"不会质疑"和"缺少质疑的能力"而就忽略了这一活动环节。在我的教学经历中,学生刚开始质疑时,处于一种生涩的状态,或面面相俱,或摇头不止,想质疑的却因各种心理原因而将举起的手又放下,当我将质疑这项环节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经常会问学生"你知道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渐形成一种学习习惯,将质疑作为了一种学习方式。当然,在教学中,当学生质疑处于停懈状态时,我们教师发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一作用,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我在让学生解决一问题:"水是宝贵的资源,但在你的生活中,有些流失的水加起来,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量,如果你直到刷牙结束时才关闭水龙头,每10秒流失的水约有500毫升。如果你每天刷牙两次,每次大约用180秒,那么每天流失的水是多少呢?一年365天流失的水又将是多少呢?"在解答完这两年问题后,我接着引导学生质疑:"我们每个人都要用到水,那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吗?"很快便有学生质疑:"照这样计算,全中国13亿人口每年要流失大约多少水呢?""这些水可以供一个人正常使用多长时间呢?"......在我提供一些数据学生解决了问题后,我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解析这些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便很自然地想到了"节约用水"的内容,很快对这一话题也兴趣陡增,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我便趁机进行国情教育和生活习惯教育,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更让学生体会到质疑的成功与乐趣。

四、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质疑"

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同时,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会说",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我们教师不是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立即予以订正。而是让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我们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这样,质疑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质疑才更显它的价值性。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有这样的一题练习:将0.180、0.420、0.3060、0.42、0.306、0.018中相等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有位同学错误地将0.180和0.018连起来,他认为这两个数是相等的,事实上他是没有看清这两个数的不同点,对小数的性质也理解不透彻,随后,我请认同他观点的同学举手,结果竟然有好多的同学高举着手,我惊讶了,问:谁有不同的想法?为什么?这时有位同学质疑:为什么0.180和0.018相等呢?我觉得它们并不相等。在这位勇敢者的带领下又有位同学质疑:他们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同学们议论纷纷,回答了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无需老师再做解释了。从同学们的脸上我看到了豁然开朗的喜悦表情,这些有价值的质疑,能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

五、选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解疑"

如果说质疑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那么"解疑"便是让学生体会到质疑的成功与价值的重要部分。只"质`"不"解",或草草解答,都会极其削弱学生对其"质疑"的积极与热情。在"解疑"这一环节中,要特别注意有"质"便要有"解",而且"解疑"的方法要合适,不能老师包办代替,不能含糊了之。比如我在教学"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教材中所举的例子都是有一个乘数是小于1的,于是学生质疑:"为什么我们以前学整数乘法一般是越乘越大,而现在学的小数乘法是越乘越小呢?""小数乘法都是越乘越小吗?"学生当时还没有学到小数乘法的计算,我便从乘法的意义入手,提示学生:"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0.3ⅹ0.5的意义吗?"很快有学生理解:"一块蛋糕0.3元,0.5块蛋糕多少钱?表示0.5个0.3是多少。"我接着问:"0﹒5块是多少块?""半块。""它的价钱和一块蛋糕0﹒3元比起来怎么样?"于是学生恍然大悟,进而推理出:小数乘法中,只有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它的积才会大于另一个乘数;反之,积则小于另一个乘数。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亲历了解疑的过程,并亲身感受到了解疑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也提高了质疑兴趣与信心。

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想办法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乐于质疑,会质疑,并能够对所质的疑进行解答,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信心,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

[3]杨九俊《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

上一篇:探索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析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