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语谚语在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3 02:33:07

西班牙语谚语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西班牙语的谚语教学应在语音、语法、词汇、主题及文化教学等方面有效地加以运用,以激发学生对该语言学习的兴趣并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语言知识的同时,正确地把握西班牙语谚语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西班牙语表达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西班牙语谚语 西班牙语教学 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73-04

谚语具备“诗的活泼、文的凝重和熟语的简练”。因此,谚语从形式到内容不但音韵美、结构美而且寓意美。此外,还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运用谚语来进行语感的培养、词汇的讲解和例句的操练等,可以生动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目标语的文化素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而兴趣与动力则是学习掌握任何专业知识的基础,所以通过谚语的引用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我们从以下列举的几个途径,把西班牙语谚语运用到教学当中,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尝试以及教学素材的适宜补充。

一、运用于语音教学中,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谚语的语言结构对应,音韵和谐,富有音乐感,且读来如诗,朗朗上口。在语音阶段以适宜适量的谚语为实例,让学生感受对称优美的音律和活泼的音节发声,能激发初学者的学习兴趣,使初学阶段便可领略这门语言的魅力,培养语感,提高学习效果,树立学习的信心。

(一)押韵

La letra con sangre entra.(若要学好,功夫得到。)①

El hombre propone y Dios dispone.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ada maestrillo tiene su librillo. (一个和尚一本经,指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和做法。)

Las noticias malas, traen alas, y las buenas, no se oyen apenas. (喜讯难听闻,坏事传千里。)

(二)对仗

Manda potros y da pocos. (许诺多,兑现少;口惠而实不至。)

A la noche, chichirimoche y a la manana, chichirinada. (朝三暮四;变化无常)

Casa renida ida, casa regida.(严才能管住家。)

(三)省略(动词)

A otro perro con ese hueso. (鬼才相信这一套。)

Nunca más el perro al molino. (不再干了。)

Palabras de santo, ni as de gato. (口蜜腹剑;两面三刀。)

Ni mesa sin pan ni ejército sin capitán.(饭桌不可无面包,军队不可无军官。)

以上谚语生动活泼地体现了西班牙语的音韵和语调特点,突出了该语言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西班牙语的独特魅力。通过此类韵律和谐、结构对偶的谚语进行课堂语音教学,既富有情趣,又快捷有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这样的谚语,学生可在文字游戏中体会语言之美,从而化苦学为乐学,实现情感化、美感化的学习,有利于快速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运用于语法教学,以巩固语法知识

语法知识的传授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者掌握语法要点方可正确地使用所学的语言。在语法的讲解过程中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谚语,不但可以增强语法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掌握语法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现象的记忆。因此,我们在讲解西班牙语的语法或者语言点时,可以向谚语求助,谚语有朗朗上口等诸多优点,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谚语,而且使学生对该语法点记得更加牢靠,不易忘记。作为一种辅教学手段,可以使用此类谚语进行以下几种语法内容的讲解:

(一)用于复合句的学习

1.时间复句

Cuando el gato no está, los ratones bailan.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Cuando el río suena, agua lleva. (河响必有水流;无风不起浪。)

2.让步复句

Aunque mucho sabe la zorra, más sabe el que la toma.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Aunque la mona se vista de seda, mona se queda. (沐猴而冠,难移猴性。)Aunque vestido de lana, no soy borrego. (别看我身披羊皮袄,我可不是羊羔;人不可貌相。)

3.形容词复句

Lo que has de dar al rato, dáselo al gato.(宁可拿去喂猫,也别让老鼠咬,表示钱要花在有意的地方,以免浪费或被盗。)

Más vale el que quiere que no el que puede. (能干比如肯干。)

El que no compone la gotera, compone la casa entera.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意指防微杜渐。)

4.地点复句

Donde menos se piensa salta la liebre. (意料不到的地方会蹿出一只野兔来,指料想不到的事却偏偏会发生。)

Donde fuego se hace, humo hace. (只要烧火,就会冒烟,意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Donde fuerza viene, derecho se pierde. (哪里有权贵高压,哪里就没有正义。)

(二)用于对否定形式的认识

No es tan fiero el león como lo pintan. (狮子并不像人们描绘的那样可怕,意指某人或者某物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难对付。)

Nunca más perro al molino.(不再干了;不再重复了。)

No por el asno, sino por la diosa.(不看僧面看佛面。)

(三)用于时态的变位练习

1.简单过去时

No se hizo la miel para la boca del asno.(驴嘴不知蜜甜。)

Habló el buey y dijo mu! (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说蠢话!)

2.过去未完成时

Sonaba aba el ciego que veía, ysonabaaba lo que quería. (瞎子梦见复明,想得美。)

(四)用于讲解命令式和虚拟式

No te fies de mujer, ni de mula de alquiler.(不可轻信他人。)

Nunca ligues la trompa de una elefante.(永远不要搭讪母象的鼻子;别在太岁头上动土。)

No la hagas y no la temas.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五)用于解释部分特殊的句式

Quien con lobo anda, a aullar aprende.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 buen hambre no hay pan duro. (饥不择食。)

Más vale malo conocido que bueno por conocer.(熟悉的人再糟也比不认识的人好;东西总是熟悉的好。)

在语法教学中以谚语作为添加剂,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但由于谚语自身的结构特点,从语法的角度上讲有些并不规范,所以,不是任何谚语都适用于语法教学,在借用之前必须经过筛选。另外,谚语的应用在语法教学中并非主导角色,而是起到一个点缀和辅助的功用,只宜画龙点睛,切不可喧宾夺主。

三、运用于扩大词汇量

笔者认为,要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必须有扎实和稳固词汇的基本功,让学生从语言的各种形式中增加语言材料的积累。谚语的句型结构比较特殊,加之语句生动活泼,运用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便于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记忆所接触的单词。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内容需要,采用相关引用法,增加一定量的谚语,让学生们慢慢累积和熟悉,正所谓Muchos pocos hace un mucho (积少成多),使他们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更加自信,更有说服力。与此同时还可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对提高西班牙语的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一)用于固定短语的积累

1.前置词短语

De noche todos los gatos son pardos.(所有的猫仔夜间都是棕褐色的,指黑暗中好坏难分。)

Por todas partes hay una legua de mal camino. (无处不有艰难险阻。)

2.副词短语

Poco a poco se va lejos. (不积跬步,难至千里。)

(二)用于词性的学习

1.过去分词

Unos nacen con estrella, y otros nacen estrellados. (人各有命。)

Hecha la ley, hecha la trampa. (法律刚定好,空子便钻到,指一切法律均有可钻空子的地方。)

Obra comenzada, medio acabada. (着手一干,完事一半;万事开头难。)

A moro muerto gran lanzada. (死虎面前大逞英雄,用于讽刺对已经没有危险的事物表示勇敢。)

2.副动词

Hablando del rey de Roma, por la puerta asoma. (说曹操,曹操到。)

A Dios rogando, y con el mazo dando.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与此同时,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谚语只是词汇教学的辅助工具,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不要喧宾夺主,偏离了词汇教学的目的。

四、运用于主题教学中

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谚语,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的课堂注意力。比如,在有关动物和食品内容的教学中适当导介如下谚语,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切入主题。

(一)动物

A perro flaco, todo son pulgas. (瘦狗身上跳蚤多。)

Gato con guantes no caza ratones. (戴上手套的猫逮不住老鼠,比喻不必要的高雅考究会使人不自在。)

Una golondrina no hace verano. (一只飞燕不成夏,指不可凭个别现象下结论。)

Cada oveja con su pareja.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A caballo nuevo, jinete viejo. (新马要老手骑。)

(二)食品

A falta de pan, buenas son tortas. (没有面包饼也好;饥不择食。)

Al pan, pan, y al vino, vino. (有啥说啥,直言不讳。)

五、运用于文化教学中

Sapir认为“语言有一个环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1921:186)”。谚语作为语言形式的一大分支,在体现民族文化的特征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文化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根据学生在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渗透相关文化知识是教学策略的一种选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见识,获得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语言中了解文化,又从文化中习得语言。谚语教学在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排除他们在缺乏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在理解上产生的困难,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借助于目标语的谚语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

(一)谚语背后的典故

1.典出名著

各个民族文学名著对谚语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出自《三国志》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中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Hoist with one’t own”(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西班牙语谚语也不例外,西班牙语中最早的文字记载有关“狗(perro)”的谚语出自文学作品《塞莱斯蒂娜》第二幕中主人公卡里斯托的仆人帕尔梅诺的一段话:Destruya, rompa, quiebre, dane, dé a alcahuetas lo suyo, que mi parte me cabrá, pues dizen: a río buelto ganancia de pescadores. “i Nunca más perro a molino!” 。意指当一个人遇到不幸的事情后,告诫自己尽量避免类似的不幸再次发生。

2.典出民间故事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部分,是浓缩了的文化,因此对目标语言的谚语学习是快速获取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课堂内容的需要,以讲故事的方式作为文化教学的手段,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此同时,又有助于对目标语谚语的正确理解与使用。比如:Lo conocen hasta los perros. (连狗都认识他;表示被众人所知的人物。)

该谚语出自18世纪末的一个民间故事。话说当时马德里市的市长堂佛朗西斯科・德・勤奇亚经常带着警卫出门巡视,尤其喜爱到市场这种既热闹又有生活气息的地方维持秩序,在他的管理下社会生活比较安定。他为人不怒而威,性情和善,没有一点官架子,因此家喻户晓,留下芳名。

3.典出宗教节日

作为天主教国家的西班牙,宗教影响到社会活动的许多方面,其中包括语言。以含动物名称的谚语为例,在西班牙中世纪的动物志中,“猪”用于指那些不贞洁的人。有关“猪(cerdo或puerco)”的谚语最常见的是:A cada cerdo le llega su San Martín. 译为猪总有挨刀的时候,比喻在劫难逃,或喻指比较倒霉的人物。该谚语源自西班牙的传统节日圣马丁节(fiesta de San Martín),该庆祝活动中所准备的食物以猪肉为主。

4.典出外来文化

例如:Me lo ha contado un pajarito. (一只小鸟告诉我的)。该谚语来自阿拉伯民间艺人加工创作的《一千零一夜》。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进入西班牙,用了7年的时间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在将近八个世纪的统治时期,西班牙处于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并存的状态。

(二)中西文化的异同

由于民俗习惯、地理环境、价值观念、历史背景和的不同,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会有不用的认识和诠释,导致谚语所传达的信息和涵义也有所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一门外语就是了解这一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的过程。然而,谚语是一个民族对日常生活百态中酸甜苦辣的精辟总结,因此,虽然国别不同,但是人民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却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通过对中西谚语的学习和总结,我们发现:

1.两者的表达形式与内容相同

El que no llora no mama. (不哭的孩子吃不上奶。)

Al que madruga Dios le ayuda.(老天不负起早人。)

A quien a buen árbol se arrima buena sombra le cobija.(大树底下好乘凉。)

2.两者的表达形式不同,但所表达的内容相同

La manzana podrida pierde a su companía. (一粒老鼠屎,弄坏一锅汤。)

Para muestra, (basta) un botón.(窥一斑可见全豹。)

Quien siembra vientos recoge tempestades.(谁播风,谁就收获风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Más vale ser cabeza de ratón que cola de león.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Cada oveja con su pareja.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以上所述情况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讲解和注释,以解除学生在阅读及运用时出现的疑惑,并且可以弥补他们在背景知识上的缺乏。

可见,将西班牙语谚语运用到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西班牙语的文化内涵及个性,在对比中深入对这一目标语文化的认知和掌握。让学生了解这些异同,可以帮助他们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减少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交际障碍,增强他们在交际过程中的信心和优势,提高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提醒学生注重积累收集谚语,以便在写作时可以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谚语是一种结构特别且内涵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语言艺术。由于谚语具有准确、精炼和易记的特点,具有其他语料素材不具备的优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适当地运用谚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使目标语言适用于不同的语境;帮助学生加强对语法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加强谚语的学习并且恰当地运用,必然会增强学生言语的表现力,有利于实用交际能力以及写作技能的改善和提高,使语言运用起来更加充实和生动。”

另外,由于谚语具备幽默诙谐且令人喜闻乐道的特色,适当地运用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地习得目标语语言知识,而不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在逐步积累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们将谚语潜移默化地投入到实际运用中,学以致用,这样他们便会对西班牙语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本文通过对西班牙语谚语的分析以及将之融入教学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浅显地探讨,希望能够以此为切入点,挖掘出更多为西班牙语课堂教学服务的视点和策略。

【注释】

①文中出现的谚语均为西班牙Espasa Calpe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谚语词典》、西班牙Banco Bilbao Vizcaya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谚语词典》以及199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西班牙语成语词典》收录的词条及注解内容。

[ 参 考 文 献 ]

[1] 屈丽芳.水滴积多盛满盆谚语积多成学问――将英语谚语运用于英语教学的一点尝试[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2,(Z1).

[2] 刘文嫔.英语谚语与大学英语教学[J].新西部,2010,(14).

[3] 王家全.简议谚语和习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4] 陈星.谈谚语在西班牙语基础阶段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14).

[5] De Rojas, Fernando. La Celestina: Tragicomedia de Calisto y Melibea (6a ED.)[M]. Tusquets Editores. Barcelona, 1999: 358.

[6] Criado, C. “Lo bueno, si breve... Una propuesta de actividades para la ense?anza de los refranes en E/LE[J].Frecuencia L, 7. 1998:15.

上一篇: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及培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