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3 02:31:42

山区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一)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资源配置不均不足。公用经费划拨是以学生数为杠杆,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由于学生数少,公用经费仅能维持一般的日常开支,校舍维修、课桌椅更换、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理化生、图书资料、安全管理等设备购置费难以保障。全县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差距大,发展极不平衡且缓慢,特别是职教专业设备设施、高中新课改所需实验场地、实验设备、通用技术设施、学科教学专用教室配置严重不足。

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县城及中心场镇学校学位严重不足。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突出。全县中小学现有教学班4157个,班额人数超过省定标准的教学班达1832个,占教学班总数的44.1%,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安全压力也尤为凸显。从小学到高中,都存在“择校风”现象,导致校际之间生源起点上的差距,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教育发展包袱沉重。基建项目方面,上级下达资金计划时仅考虑土建工程资金,但在实际建设时存在前期工作经费、附属设施建设经费缺口,需新征土地,资金缺口更大,教育发展包袱沉重。

(二)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队伍数量总量不足。我县地处山区、幅员面积广,校点多且较为分散,省级部门按照教育部规定标准的下线,核定我县中小学教师编制为8761人,下差588人;农村学校师生比若套用城市模式则严重脱离了农村实际,造成一个教师教多个学科和年级的局面,术业无专攻;全县学校均无校医、保安、食堂、后勤、生活教师编制人员,远不能满足宣汉教育所需。

学科教师短缺突出。学科教师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全县师资呈现出学段结构不合理现象。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初高中物理、生物、地理、英语等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也较为突出:职教专业课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稀缺;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师资配备没有纳入计划,全县公办幼儿教师仅有123人,且均已步入中老年阶段,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极不利于学前教育发展。

队伍素质亟待提升。一是新招考的部分特岗教师、公招教师并非教育专业,毕业通过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缺乏专业化的系统训练,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差、责任心差、流动性大,极不稳定。二是城乡教师差距明显,城区学校高层次学历、专职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学校,加之部分农村教师缺乏知识更新的自觉性,培训提高难度大。

(三)城乡质量差距明显

教研活动有名无实。部分山区学校学生数少、学校规模小,特别是村小,年级基本上以单班为主,年级备课组几乎就只有一个老师,许多老师都要身兼数班、多科教学,教师工作量大,分身无术,想参加教研活动也没时间,教学研究只能是奢侈的想法,有心无力。学校教研管理处于低层次的听课、评课上,难以做到集体备课、集体评课,共同建构课堂,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只是奢望,难以形成浓厚教研氛围,教研没有实质性效果。

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孩子涌入县城、中心场镇读书,县城学校、中心场镇学校学生人数骤增,优秀教师被选拔到县城、中心场镇任教,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农村师资力量越发薄弱。校园没有生气,学习氛围差,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老师上课没有激情,教师配备不全,教学工作压力大,任课要跨班和多科,又难有培训l的机会,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制约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推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在教育投人上为均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足额征收并全额用于教育,保障校舍维修、课桌椅更换、仪器设备、音体美、理化生器材、图书资料、安全管理设备设施等购置费,提高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整程,进一步提高学校微机、多媒体装备水平,深入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配套建设,努力促进现有装备充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切实改善各级类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并从国家层面解决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医、保安、食堂、后勤、生活教师等人员编制问题,以杜绝安全隐患。

(二)在队伍建设上为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稳定招考教师队伍。建议严把新招聘教师准入关,实行限定专业、限定户籍的“二限”政策,即凡应聘教师人员限定为教育专业及户籍在本地区的毕业生,确保其专业性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凡进教师必须面试,提高面试录用分数,尽量减少依靠死记硬背的招考人员。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我县面积广,校点多分布广,建议在补充教师数量的同时,一是在核定农村学校编制时不能与城镇学校同等对待搞“一刀切”,建议根据农村实际,合理确定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规模,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二是党政机关、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农村学校教师成长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用事业、机制、情感和待遇留人。

实施“差异资源互补”。开展城乡教育联动。在联动方式上采用结对学校互派换岗锻炼,共建集体备课、同课PK、观摩示范、课题研究、交流联谊等互动平台;开展校本培训、教研活动、专家讲课、师徒结对、一帮一、送教下乡等活动,在考核方式上实行捆绑发展,实现区域内师资队伍的相对均衡。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通过远程教育网上培训、提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校本教研培训、短缺学科教师培训等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整体提升队伍素质。

严格教师考评考核。对教师专业水平、思想道德、业务能力、法律法规知识进行严格考试,以考促学,以学促教,让教师内涵不断得以真正提升。

激发教师工作动力。国家从教师待遇、尊师重教氛围营造、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主流意识牵引等多种渠道激发教师爱教、立教,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创造热情,培养塑造有活力、有创造力,敢于竞争,不断进取的教师队伍。

(三)在学生配额上为均衡发展提供生源保障

整合资金增加学位。根据人口流动趋势,合理整合项目资金,科学规划布局,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场镇增加学位,切实解决中心场镇学位不足的问题,从源头上控制大班额。

合理规范经费管理。将公用经费的预算拨付与学校班额、人数挂钩。当学校班额、人数超过规定标准时,则惩罚性扣减其相应人数的公用经费,扣减的公用经费安排到生源规模较少的学校。通过经费杠杆使学校切实承担起控制择校的责任、履行控制择校的义务,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生源相对均衡。

严格规范划片招生。出台硬性政策,严格划片招生,让学生就近入学读书,切实缓解优势学校班额过大,弱势学校班额不足的问题,让每一所学校都得到有序均衡发展。

(四)在质量提高上为均衡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管理人员均衡发展。加大校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让管理者树立“教育公平”的管理理念,不办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特长班,不歧视任何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把有限的公用经费用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去。

深入实施“关爱工程”。进一步办好留守学生之家,加大留守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对问题学生的关爱、帮扶力度,使每位有困难和需要帮扶的学生都得到关爱,实现受教育权利的均衡。

谋求区域质量均衡。一是探索建立“大中心校网络圈”。以中心校为辐射中心,以就近村小为辐射半径,形成大中心校网络圈,均衡配置资源,全体教师在网络圈内定期互动交流,实现乡镇内学生享受同等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二是探索建立“区域共荣圈”。在区域内实行领导、教师整体流动,努力缩小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管理和质量差距,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办学水平的相对均衡。

(作者:四川省宣汉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上一篇:浅论“平凡教育” 下一篇:中医院校病理实验考试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