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时间:2022-10-03 01:59:4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本文在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重要性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当前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则是两者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以学生个体学习兴趣为导向,以创新型科技课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解决实际困难和社会问题为切入点的科研实践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现行教育制度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首先,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相对滞后和守旧。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在教学观念上,我们始终坚持传授知识路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知识的一个存储器,在平时学习中,只能做到知识再现,而严重缺乏知识创新;在教育方法上,尽管近年来有着很大的改进,但始终没有走出“填鸭式”教学的困境,而在教学手段上,虽然多媒体教学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只是某种形式上的普及,充其量只是手段的提高,而不是教学的提升。其次,实践环节或者说实践教学过于薄弱。目前几乎都有专业实习等相关环节,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各级组织和老师对实践环节既缺乏足够的重视,也缺少配备相关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所以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途径;最后,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因此就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自身缺乏相应的长效机制。首先,在保障机制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机构,一般都是为了组织学生参加大型赛事,由共青团组织牵头成立临时机构,这都是为了参加比赛而开展,比赛结束便无果而终,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规划。此外,资金保障也相当匮乏,即使在部属院校,这种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在地方院校,这种问题肯定会更加突出。其次,在激励机制方面,大型赛事获奖和突出科技成果会在物质激励和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激励,但这与学生的实际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很大,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获此殊荣。因此,目前状况是广大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希望和期待很高,但往往缺乏客观的激励机制导致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最后,在评价机制方面,既缺乏一些符合实际的标准,又缺乏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而且往往过于注重最后的成果,而对相应的过程比较忽视,致使广大学生往往聚焦于短期效应,而不注重长期效应。

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首先,缺乏专业指导老师,科技创新整体氛围不浓。虽然科技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是这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老师的认真指导,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并不高,对学生科技创作的指导作用也不大。而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生工作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稳定和校园文体活动的开展,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关注不够,这样既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其次,成果突击现象严重,长期研究匮乏。参加大型赛事的科技创新作品一般都是学生短时间内突击完成,完全是为了比赛而比赛,为了科研而科研,因此,学生往往参加完比赛就完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对专业相关领域进行长期的研究,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也严重降低了一些重大发明和科技创新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产生的概率。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即科技立项的项目不少,但高水平的成果却不多。

二、对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建议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长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其中存在的一些情况,我们有必要实行相应的措施,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使之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1.营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有着熏陶与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这首先表现在教学环境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学生学科知识结构,启发、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培养并发展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和能力;在课外活动中,需对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做一些有益的延伸;在课程考核环节,则应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建立起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特殊的评价机制。其次,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充满学术研究活力的科研环境,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学校应鼓励教师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指导,支持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倡团队性创新活动,扶持并指导各种科技创新的社团组织,使高校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摇篮;最后,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校园环境。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主要特点,掌握信息技术并具有获取、应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业已成为各类专业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手段也已成为当今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活动的必要工具。因此,信息化环境的营造不仅有利于广大学生及时掌握学科前沿信息以及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而且也使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

2.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客观现实的需要,而构建整个培养机制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1)确立系统化的目标体系,确保培养工作有的放矢。即按照学习――实践――创新三个环节,逐次确立各个环节的子目标,子目标服务于整体目标,从三个阶段来看,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创新则是最后结果,只有突出解决好各目标层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才能保证培养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明晰、重点突出,才能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色。(2)建立多样化的实施体系,确保培养工作全面展开。所以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夯实创新的知识基础,并辅之以优良的校园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同时,充分利用各类科技竞赛,以此为基础创建各种平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开发创新成果。(3)构建科学化的长效机制,确保培养工作取得实效。这涵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以及条件保障等各个方面,这个长效机制建设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和营造的浩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逐步完善。

上一篇:理工院校人文学科现代汉语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 下一篇:试论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构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