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10-03 01:37:10

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摘 要:老子作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提出的“道”的概念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而他的思想也是极具深邃和奥妙。本文拟揭示老子的政治哲学中的“无为”思想的本质就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而这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中的“无为”对当代教育仍然有值得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老子;道;无为;有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19-01

在先秦各学派中,道家以其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特殊性独树一帜。而老子则是其奠基者。老子曾作为周守藏吏,学识渊博,传说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而道家学派的教育思想体系以追求“复其初”为目的,体现了其独特的理论风格和深刻的理论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拟从老子的无为思想来谈讨它对当代教育的价值及其启示。

一、老子无为思想的本质:道法自然

老子的治国之道和人道可以用“自然无为”来进行概述。而这个理论基础就是“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道既是宇宙的本原,又是万物的根本法则,那么有关人道的一切问题都必须以“道”为根据。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而“道法自然”是说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自然而然。对人来说,从“法地”、“法天”,归根到底还是要“法道”,而所谓的“法道”就是要法“道之自然”。在人道的问题上,老子的无为论完全是从“人法道”和“道法自然”中引申出来的。道之自然本身就表明了“道恒无为也”。因此人做一切事情,特别是诸侯王治理国家的时候都应该像道那样走一条“无为”之路。而“无为”的本质说到底,也就是“辅自然”或“顺自然。由此老子得出一个结论:自然者,无为也。人类对万物应该循道而行,尊重自然本身的状态。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吝”(《老子・第五十九章》)他要求人们仿效种庄稼的原则来对待人事和自然,要顺应万物自然的生长规律,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生硬的人为干扰。如果人为因素干涉太多,那就违背了自然的“道”,意味着“背道而驰”。老子并不是真正的反对“有为”,只要这种“有为”是顺应事物,有利于化生万物的,这样的有所作为老子也是不反对的。因为老子的“道”本身就具有化生万物的功能。这玄妙而又深奥的“道”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笔者拟在下面详细阐述。

二、道法自然: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体主体地位

老子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的“道”,也就是要按照事物的规律来实践“道之自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教育已经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规律,在今天已经进行第八次新的课程改革,而新课改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由以前被动的接受学习者转化成为一个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者。而我们要遵循的这个“道”也就是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哲学,是一种爱智慧的学问。柏拉图对哲学的起源曾经说过:“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可见,哲学起源于惊讶这样一种情绪。而如何让学生产生于这样一种惊讶,产生对智慧的渴求呢?这无非是教育者首先必须想到的问题。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学生养成习惯于依赖教师的心理,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和教材,根本无法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更无从谈起对学习知识的惊讶与好奇。而如果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自己的引路人,在知识的海洋中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时,才能对学习这样一件事情产生于惊讶和好奇,才能真正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学习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一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解决疑惑的道路,从而实现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发展。在这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无疑是对教学规律的探讨和启示。

三、无为而无不为: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

老子的无为思想的核心点是“无为而不为”,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为”什么?“不为”什么?笔者以为教师的作为应该根据新课改的理念予以界定。既然学生是主体地位,那么老师应该居于何种地位呢?是不是老师真的可以完全把课堂教给学生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还没有达到足可以离开老师的程度。所以课堂缺乏教师的引导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课堂。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价值,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和标准。例如一个高中政治老师首先要通晓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和本专业有关的内容也应该有一定的涉足和研究,他必须了解有关历史、人文、心理、经济等等的知识。因此,教师的首先作为是充实自己综合类的文化底蕴,成为一个知识渊博者。具备了这样的知识储备,才拥有对开放式教育课堂的驾驭能力。其实,作为教师如何进行组织课堂教学来说,开放式的课堂需要老师对提问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和构思,能够让问题具有吸引学生的能力。这些就是做为教师应该有所作为的内容。那么,教师最不作为的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那就是满堂灌,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唯一不作为的就是尊重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相信和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老师确实做到了“无为”和“无不为”,才能实践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我想这也是古代哲人老子对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译注及评介[M].中华书局他1984年版

[2]刘文英,中国哲学史上卷[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篇:怎样选用班干部 下一篇:教师情绪智力的作用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