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03 12:50:04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最佳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达到最优化和可持续性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课前进行有效备课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到有效备课。在备课时首先明确要教什么?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加以科学的、灵活的、有效的处理,合理地选择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进而超越教材,从而让教材亲近学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亲切感。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还要明确怎么教?要考虑到设计什么样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指导学生,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评价等问题。此外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学?在备课时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内在潜力等有所了解,明确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内容之间的关系,预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想知道什么,能够知道什么,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使教学所设计的起点与学生实际学习的起点相吻合。

二、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这些新的学习方式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计划引导学生通过什么方式学习是由所教的内容来定的,例如那些宏观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且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等则适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后整理和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等内容若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则学习效果更好。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教学方法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已呈现多样性,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存在内在的局限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点、教师自己的风格、学校的条件等综合考虑,有计划、大胆地把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尝试或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提出关键性问题――在化学反应中如何“打包”呢?微观粒子的“集合体”是什么呢?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微粒集体”如何规定,在各人或小组交流、分析各种方案优劣的基础上,最后形成完整的“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定义。这样由学生熟悉的宏观问题解决逐渐过渡到微观世界,既能使问题形成来得自然、问题解决来得顺利,更使其中的科学方法具有了广泛的借鉴意义。然而,此时还是有部分学生在认识上有些模糊,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充分认识。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行为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主导着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否则无论怎样完美的教学设想在学生冷漠或厌烦的情绪中都将难以实现。兴趣需要培养,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愿学、勤学、在学习上体现出更多自主意识和良好心理品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增强自己教学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幽默性。但最重要的是,教师须将教学模式由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参与式”,将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合理地运用参与式教学才能使学生全心地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实现教学内容的无穷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

总之,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用适当的方式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实用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也才会是有效的。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初探 下一篇:职高数学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