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的课堂收束艺术

时间:2022-10-03 12:23:09

不能忽视的课堂收束艺术

“束”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绝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觑。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也当如此。我们既要强调导入,也要讲究“收束”,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又在美的陶冶中结束。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归纳了如下方法。

一、概括总结,钩玄提要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收束方法。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如学完林清玄的《桃花心木》,我是这样收束的:“同学们,这篇课文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

这样的收束,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又有对课文艺术特色的归纳,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深化的作用。

二、延伸课外,引来活水

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因此,教师宜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用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

如教学完《少年闰土》一文,学生意犹未尽,很是关心朴实可爱的闰土以后与“我”的交往情况,我适时地摘录了一段小说《故乡》中的描写,用多媒体出示: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在学生迫不及待地读完后,我深情地收束了课文:“同学们,30年过去了,是什么原因使‘我’与‘闰土’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要知详情,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故乡》这部小说。”

像这样的课堂收束,与其说是课的结束,倒不如说是课的开始,它能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未知,通过节选而阅读全篇,以此来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卒章显志,升华感情

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

如教学《小珊迪》一课,我引入了一段课堂练笔――“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了解了事情的前前后后,如果你从珊迪那儿买了火柴,珊迪没有找还零钱,你会原谅他吗?为什么?请把你的理由写下来。”在师生尽情交流之后,我适时地收束全课:“同学们,面对一颗诚挚的、善良的心灵,我们每一个人都接受了一次崇高的洗礼,让我们像珊迪那样诚实、守信,像珊迪那样善良、美好。我们相信,拥有这些,我们的生活将更加豁亮,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美好。”

面对这样的课堂收束,相信学生一定感动其中,他们从珊迪获得的精神力量一定是久远的。

四、顺势追问,思考回味

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因此,在教学结束时,有时可结合文本内容,顺势追问,引发学生深层质疑,能受到超文本的艺术魅力。

比如学习《凡卡》一课,学生深情地朗读完课文最后一段:“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可结合文本内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同学们,你们觉得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吗?凡卡的命运能改变吗?在回读课文之后,学生们都觉得,爷爷是不能收到信的,凡卡的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那既然如此,课文结尾为什么要写得这样美好呢?让我们带上问题走出课堂去进一步思考吧!”

这样的收束,能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悬念,诱导着学生去静心思考,让他们初步感悟小说的这种“似喜实悲”结局的精妙之处,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当然,这种带上问题走出课堂的收束,正是阅读教学的高境界。

五、比对深化,总结提升

有比较,便有发现。这种收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教学完老舍的《养花》一课,可结合学生们之前学的老舍作品《猫》,进行比对深化,异中求同。“同学们,在老舍爷爷看来,日常养花,只要开花,他就高兴。即便养花累得腰酸背疼,但这多么有意思啊,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可是真理。在他的《猫》一文中,即便是猫的脏脚印,在老舍爷爷看来,那是在稿纸上踩印的几朵小梅花。小猫在院子抱着花枝打秋千,即便枝折花落,也绝不责打它们,因为在老舍爷爷看来,小猫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看,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一位多么善良、宽容、慈爱的长者啊!他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生灵。他总在精心地呵护这个美妙的世界。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老舍爷爷!”学生齐呼“老舍爷爷”。(同时出示老舍爷爷图像)

六、检查作业,巩固成果

一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得怎样,教师心中往往没底,这时需要通过提问、作业等手段来调查实情。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抓住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比如,一堂课快结束时,教师可留几分钟让学生完成配套的作业本上的内容,然后,及时交流点评。事实证明,必要的检查能反馈教学情况,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每个教师的智能结构、课文的体裁和内容等差异,收束课堂教学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最终应当给学生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感觉。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提高教师融通能力,消除学生学习障碍 下一篇:德育对话教学:困惑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