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竞争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2 10:28:40

不正当竞争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摘 要】我国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了不正当竞争法。这表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目的之一。本文就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不正当竞争 消费者权益 公平竞争

一、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

所谓反不正当竞争法,又被称为“制止不正当竞争法”或者“不正当竞争法”,是指通过制止市场交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来维护经济秩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作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着日益广泛复杂的利益关系,竞争者利益、公共利益、消费者利益都成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范、调整和保护的重要客体。正是基于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重要性的高度认识,我国在着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即在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除了狭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外,广义上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还包括商标法、广告法等包含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范的法律法规。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消费者影响

消费者的选择权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交易活动中,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其购买的商品并接受的服务的权利。选择权作为消费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民法上的自愿原则是该项权利的法理基础,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条也强调了自愿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具体表现如下:

1.搭售行为主要是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销售者利用优势搭售其他商品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例如,春园集团它是以生产汽车用的收音机和音箱为主的一家企业,还生产电动自行车、电瓶、电池、变压器等产品。该企业为了带动其他小产品的销量,决定凡购买汽车用的收音机和音箱者,必须同时购买相应的配套设备还搭售电动自行车。此事件发生后引起消费者强烈不满。此行为无疑是“违背消费者意愿”强迫消费者购买其商品,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2.地方政府通过一些让利性行政措施、政策,在权力的范围内进行力所能及的鼓励、保护本地企业,隐蔽地打击外地企业,使之竞争条件悬殊,进而使外地企业知难而退。如某县为促进本地水泥厂和酒厂的发展,使之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向辖区内各单位下达了销售指标,对完成指标的,从税收、财政上给予照顾,并制定了照顾的量化幅度。对完不成指标的则运用税收、财政政策予以提醒,从而使辖区内的单位全心全意销售本县商品。这些行为直接影响了销售者及销售终端购买或接受服务的选择权。

3.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中诋毁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冲击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一个企业有好的商品好的售后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不正当竞争行为大多采用商品说明书,吹嘘自己的商品质量,贬低竞争对手;在公开场合散发传单等手段对竞争对手的生产、销售、服务、特别是产品的质量进行诋毁。这种诋毁行为破坏了那些好的产品,好的企业信誉和声誉,使得一些次的、信誉度不高的产品流入市场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和接受服务的选择权。

4.某些行业部门滥用权力。如:水、煤气、邮电、铁路、市政等公司有太大的特殊权利,这些公司在市场交易中是享有独占地位的公用企业,它们大多采用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商品或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者经销的商品等共涉嫌六种行为,而且这六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大都是限制,强制消费者使用和购买。无视消费者自由购买和选择的权利。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消费者权益立法不足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侵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民事责任却未做规定。不能不说这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中的不足。不正当竞争行为除了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外,相应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比如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往往会造成消费者在购买相关商品时的误认,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又如公用企业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地位妨碍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时,其销售给消费者的商品往往质次价高,很显然这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所列举的几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仿冒行为、虚假宣传行为、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然,这种不足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出台《反不正当竞争法》较为匆忙,当初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还没有提到现在的高度。

四、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建议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所列举的几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仿冒行为、虚假宣传行为、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笔者建议应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第一,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经营者有《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为应当认定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第二,消费者为讨回因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而付出的合理费用也应当由侵权者承担,这些费用包括:误工费、车船费、诉讼费、费等。这样可以调动消费者积极维权,增大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使违法者在实施违法行为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第三,行政机关在查处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通知受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其权益受到损害的广大消费者、经营者的义务,使广大消费者、经营者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自觉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增强消费者、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以此来加重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行政机关的调查取证情况可以作为诉讼证据,降低受侵害者打官司的难度,提高受侵害者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

第四,行政机关一旦有不作为行为的,造成受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补偿的,除了相关人员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外,行政机关还应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1]孔祥俊,武建英,刘泽宇.反不正当竞争法实用问答.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蔡箐.打不正竞争官司.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4]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原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5]冯晓青.杨利华等.知识产权法热点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

上一篇:浅论善意取得制度 下一篇:试论小额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