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参公事业单位实行报账制财务管理

时间:2022-10-02 10:17:54

【前言】浅议参公事业单位实行报账制财务管理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参公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体系庞大、所属分支机构较多。因基层单位人员数量有限、工作量大,很多基层单位都是由业务工作人员兼职做财务,大部分兼职做财务工作的人员都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致使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财务核算极不规范。 (...

浅议参公事业单位实行报账制财务管理

会计集中报账核算模式是在各单位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委托上级单位会计核算中心记账的会计管理模式。目前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已经较多的应用在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中,参公事业单位作为由国家预算拨款的特殊事业单位,随着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发展需要,也逐步引入了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

一、参公事业单位引入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的背景

(一)引入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符合现行会计环境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间短,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我们的会计工作还很不规范、会计基础还很薄弱,人员素质不高、自律性不强、执法力度不够、会计信息泛滥、财税违法、会计形同虚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所以我国还不宜实行会计自我管理。

(二)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参公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体系庞大、所属分支机构较多。因基层单位人员数量有限、工作量大,很多基层单位都是由业务工作人员兼职做财务,大部分兼职做财务工作的人员都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致使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财务核算极不规范。

(三)上级单位对基层单位财务监管职能弱化

“分级负担、分级核算”的体制原则,极易造成财务监管上的“管而未尽、既管又放”,上级单位对基层单位下拨经费以外的资金不能全面实行动态监控,内控机制不健全,难以从制度上防止违规行为发生。

二、参公事业单位引入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的优势

引入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后,既降低了基层单位的操作难度,同时也使基层单位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一)引入集中报账核算模式在操作上简单易行

集中报账核算作为财务管理模式,只要报账单位定期定时向上级核算单位报送开销的原始资料即可,简单易行。同时报账制管理占用报账单位的人力和时间资源较少,对业务工作造成的影响小。

(二)引入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实行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以后,各报账单位通常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1名报账工作人员和上级单位的财务核算部门进行联络,报账人员将面临着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转变工作方法等问题。同时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对上级单位核算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客观上推动了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引入集中报账核算模式可以及时有效地反映会计信息

引入集中报账核算模式后,核算单位能够将报账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好、更及时的反映出来,上级单位可以根据报账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对报账单位的整体工作情况做出判断,以便及时作出新的调整,适时推动业务工作开展。

引入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有利于上下级单位及人员明晰权责划分,对严肃财经纪律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对会计信息失真也能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三、集中报账核算在执行中的问题

在实行集中报账核算的环境下,转变了传统的会计记账模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和会计工作效率。但是由于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以及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致使在具体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报账程序不规范

一是报账手续不健全。报账只要有原始发票和资金报账申请表,上级单位就予以报销、拨款,直接以申请表和拨款单作为报账依据,而没有反映业务工作有关情况和进度的资料。二是没有建立与报账制度相互配套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办法。

(二)上级单位对报账管理不到位

一是上级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力量不足,产生了就账报账的应付局面。对一些报账资金没有实质性的管理,报账管理流于形式,资金一拨了之,账一报了之。二是上级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一,致使报账管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受专业技能和经验的限制,上级单位财务人员在报账单位的业务工作方面缺乏经验,对报账单位的工作进度、业务操作规范等难以准确把握,因而使报账管理不深不透,无法充分发挥财政报账制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监管不力,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造成资金拨付与实际业务工作开展进度不一致,达不到预算资金管理的要求。

(三)报账单位对报账工作缺乏约束机制

实行集中报账核算后,报账人员就成为了沟通报账单位和上级核算部门的桥梁,同时也肩负着对报账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相应监督的责任,但是很多基层单位报账人员只起到票据传递的作用,对财务票据的审核只是流于形式,或者在审核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地辨识这些票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有的则是抱以一种鱼目混珠的侥幸心理,试图蒙混过关,致使报账单位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准确、完整地传递给上级单位核算部门,从而影响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质量。

(四)下级单位财务主体地位下降,财务信息的服务功能淡化

参公事业单位引入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以后,报账单位的财务核算主体地位日益淡化,容易造成报账单位及其负责人和报账人员财务意识的淡化,只重视业务工作,忽略对财务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导致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不同步,使财务信息对业务工作的服务功能有所下降。

四、完善集中报账核算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措施,提高集中报账管理核算的工作质量

一要健全集中报账模式的会计核算办法。二要规范报账审核程序,明确拨款手续。三要明晰报账资金的范围,确保报账收支内容的完整性。四要建立报账资金的公示机制,自觉接受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的监督。五要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力度,减少资金流转环节,防止和避免项目资金的滞留、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财务核算队伍建设

上级单位应成立专门服务于下级单位报账核算的机构部门,合理配置会计核算人员,逐步提高负责集中报账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快财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规范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同时加强会计核算人员和报账人员的法律意识,使之熟悉会计核算的相关法规制度,提高其对政策的执行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加强内外部监督

在集中报账核算模式下,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并使内部控制制度能随财政、财务政策的变化而适时更新。同时也必须加强外部监管,在实行报账制管理后,财政与审计、监察等单位应该加强对报账制单位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项专项资金进行监督,把好票据的审核关,确保报账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四)完善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的服务功能

参公事业单位引入集中报账核算管理模式后,上级单位核算部门应着重加强对报账单位在财务计划、监控、调度管理和预警提示等方面的服务,及时协助做好报账单位德资金预算编制、审核,合理调配、拨付资金、费用支出,加强对资金使用方向、使用额度和使用进度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李云霞.浅议行政单位实行集中报账制[J].事业财会,2001(73期)

[2]伍晓玲.报账制下的财务管理[J].金融管理,2013第20卷第6期

上一篇:关于管理会计定位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及其对财务战略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