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基础教育管理

时间:2022-10-02 07:58:49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基础教育管理

【摘 要】学校的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农村基础教育的管理工作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才能使学校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本文表述了笔者在学校管理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关键词】学校管理 扁平化 以人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随着时代的步伐滚滚而来,冲击着每一所中小学校,它将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点和薄弱点,农村初中教育又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提高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管理观念发生变革,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者要在学校管理决策中,要视野开阔、放宽思路,以长远的眼光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果断而科学地决定学校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使学校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

一、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

社会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国富民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管理理念上的进步也可见一斑。现在国内不少的学校也融合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是不少成功的企业为解决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内部管理基本上采取金字塔式管理模式,管理层级繁多。学校内部组织结构一般要包括:校长——副校长——中层主任——副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科任教师。这些过多层级设置一定程度上导致责权不明、政令不畅、工作落实重心上移、相互推诿扯皮增多、管理效率降低、效能低下。随着很多中小学校规模的扩大,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的弊端日益凸显,阻碍了发展。现今很多的学校在改革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也在运用着扁平化这个模式。

以我校在实践扁平化管理教学方面为例:

1. 每年级设年级主任,年级主任掌管全年级事务工作,他们拥有对本年级所有教师的考核权、评优推荐,直接对校委会负责;同时他们又接受学校职能处室的指导和监督。

2. 年级主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本年级计划报校委会批准后,独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校委会给予监督检查考核。

3. 学校每月组织一次级部工作交流会,汇报年级工作开展情况,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会后上交总结反思,落实改进措施。

4. 各级部建立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级部会议。会议内容不仅仅传达学校工作精神和要求,更主要的是总结反思本年级的教育、教学、教研和教师发展。会议发言不仅有年级主任,更要有年级的教师。会后即向学校上交年级会议纪要。

5. 各级部定期召开班级联席会议,研究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明确每位教师的管理目标。班级管理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

学校在进行扁平化管理改革实践中把原来六个层级压缩到三个层级,将原来集中在上层的管理、决策权部分下放到年级这一管理基层,从而实现管理的重心下移,使得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上下传递,减少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滞和信息失真,达到加快对各种情况和问题的动态反映,达到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之目的。

二、在教学管理中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确保教学管理改革能顺利进行的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教师的因素,正确认识每一位教师的价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为教师创造最能发挥他们创造性的工作氛围,并为每个教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尊重、理解和信任

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广大学校领导者的共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意愿,遵循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按规律办事。

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人的自我发展的完善,满足其需要是最基本的前提。中学教师作为社会个体他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但从目前教育发展状况和教师职业特征来看,我认为人格尊重、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是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在需要。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各种需要,并主动渗入丰富的人文元素,给教师以切切实实而又高质量的人本关怀。

(二)善于发现闪光点

每个人都具有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弱势能力,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实践探索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每个教师的闪光点,充分考虑教师之间的个别差异,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创造相应的条件和环境,营造适宜每个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氛围,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进而促进全体教师和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以师徒关系增强教师凝聚力

教师凝聚力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价值体现。随着学校的发展,新老教师的交替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早日成长是他们最迫切的需要,这也符合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有计划的建立师徒关系,以老带新可以使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融入学校组织生活,同时师徒情感的培养可以使新老教师拧成一股绳,极大地深化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日益打造出了一批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人才队伍。

在信息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的基础教育不能再坐井观天,学校的领导者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审视学校管理工作。总之,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科学的管理模式是第二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 “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跟上时展的步伐,融合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使学校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作为管理工作者,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具有而且必须强化这种意识,来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让学校成为人才的摇篮。

上一篇:浅谈体育学院高水平运动员英语教学策略 下一篇:一般个体差异因素(General factors)对第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