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50例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02 07:56:23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50例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究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局。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幽门螺杆菌;胃溃疡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而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胃溃疡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可以达到95%以上[1]。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以及反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临床上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一直以来认为奥美拉唑等效果较为明显。但是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采用雷贝拉唑临床治愈率和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均显著优于奥美拉唑,因此将资料进行整理汇报,旨在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选择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溃疡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65岁,病程3个月~21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2~67岁,病程3个月~23年。经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纳入标准:电子胃镜检查证实为胃溃疡;胃镜下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显示幽门螺杆菌为阳性;近4 w内无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铋制剂、抗生素以及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史;无肝肾、心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同意本次治疗方案者。

排除标准:对青霉素类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反流性食管炎者;胃癌或者其他恶性肿瘤者;不同意参与本次试验者。

1.2方法 观察组:20 mg雷贝拉唑,1000 mg阿莫西林以及500 g克拉霉素,给药2次/d,治疗1 w为1个疗程,治疗以后单一服用雷贝拉唑20 mg,口服给药,1次/d,服药次数在4~6w。

对照组:20 mg奥美拉唑,1000 mg阿莫西林,500 mg克拉霉素,治疗1 w为1个疗程,治疗以后单一服用奥美拉唑20 mg,口服给药,1次/d,服药次数在4~6 w。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2] 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Giemsa染色法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如果快速尿激酶试验为阳性,剩余两项中至少有一项为阳性,判定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如果以上三项检查均全部显示为阴性,则判定为幽门螺杆菌阴性或者清除。

临床有效率:治愈:临床相关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者明显缓解,胃镜下观察病灶由活动期转化为瘢痕期或者消失;好转临床相关症状或者体征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胃镜下检查发现溃疡面积减小大于50%;无效:相关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无明显好转,胃镜下检查显示溃疡面积没有明显的缩小或者缩小面积小于50%。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数据分析 将收集的的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比较,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经过对应的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见表1。

2.2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比较 治疗后发现采用雷贝拉唑治疗的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显著高于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组,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有1例发生恶心,2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2例发生恶心,2例头痛,1例食欲减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常规以及尿常规等检查均为异常,不良反应均未经处理。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为一种革兰阳性菌,其病毒可以损害胃粘膜,使得宿主细胞的免疫应条异常最后导致胃粘膜损伤。有报道指出[3],幽门螺杆菌可以加速胃粘膜向向肠化和不典型化增生的转化,因此早期清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胃溃疡的关键。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严重程度有着比较紧密的相关性[4]。

以前临床较多运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但是随着感染该类疾病患者的增多以及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幽门螺杆菌的脑药性越来越强,逐渐使得以上组合治疗临床效果越来越不明显[5]。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治疗方法对于幽门螺杆菌具有较高的清除率,临床效果确切,而且安全系数较高,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与前人[6,7]报道基本一致,均说明雷贝拉唑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中的理想效果。以上治疗方法取得如此理想的相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雷贝拉唑结构中含有吡唑环和苯并咪唑环,提高雷贝拉唑向黄烯酸形式的活化速度,从而提高抑制酸离子的速度。此外雷贝拉唑主要通过非酶代谢,因此个体较差比较小,不会对其他药物产生加大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8]。因此雷贝拉唑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可以有效降低胃腔中的pH值,增加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利于幽门螺杆菌的清除。

最后,通过本次的试验我们认为,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选择,值得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强.雷贝拉哇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100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0):1179-1180.

[2]王言飞,刘玉芝.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66-67.

[3]吴共波,董勤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566-568.

[4]唐风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关系[J].健康之路,2014,13(3):130.

[5]刘洪利,王晓,庞洪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应用联合疗法治疗的疗效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1):25-26.

[6]程华,刘治智.雷贝拉哇与奥美拉哇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3,31(14):1980-1981.

[7]陈章秀.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6(21):131-132.

[8]吴君.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4(4):132-133.

上一篇:天南星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下一篇:弹力网状绷带帽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