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热咳嗽方治疗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14 03:43:00

肺热咳嗽方治疗的临床观察

摘要:肺热咳嗽主要由于邪热毒犯肺,肺失于宣降清肃,痰热内部导致肺内郁热、肺气失宣。对于治疗肺热咳嗽,并非必须要用抗生素。本主要介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方治疗肺热咳嗽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肺热咳嗽;中医理论;药方;临床观察

肺热咳嗽是由于肺内郁热、肺气失宣出现以咳嗽为主的一种症候,从中医学范畴上讲,肺热咳嗽属于温病学。由于西药抗生素的烂用,不但得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能加重病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古药方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疗效,并且医学的进步,对古方的优化,使其应用更加得心应手。

1 肺热咳嗽的概述

肺热咳嗽或由外邪袭肺,蕴郁化热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蕴积化热,火热上乘或情志抑郁,肝经蕴热,木火刑金导致肺内郁热,炼液为痰,痰盛生热,肺失宣肃,故而咳嗽频作,痰难咯出。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黄痰,伴有口干、咽痛、便秘、尿赤、身热或伴有喘息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少津、脉滑数或细数。

肺热咳嗽常因六淫之邪袭肺,肺脏失于清肃所致,其中又以风、热、湿邪所致居多。①若风热上感或寒邪化热,痰湿内积,蕴结于肺,引起咳嗽、咽喉痒痛;②肺热内郁,则见痰质黄稠;③正气内虚,痰热素盛,或儿童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味,致使炎热内蕴,复感风热邪毒。肺热咳嗽可通过以下鉴别诊断,如反复咳嗽,常伴有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部分还伴有胸胁隐痛、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或潮热,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等症状。

2 肺热咳嗽治疗原理

2.1关于咳嗽的治疗原则在古代医书上分的很明确,并且记载详实。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咳嗽》云:"于二者(外感内伤)之外当辨阴阳,当分虚实而。"清・吴澄《不居集・咳嗽总论》云:"外感分寒热两证,内伤分金水两脏;虚中夹邪,分轻重,查虚实。"结合到当代医学可以总结为:治疗咳嗽应当分清邪正虚实和标本缓急,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基本原则,同时注意标本兼治。

2.2对于四时咳嗽的辨证也应分清新感、伏气,特别是春冬季咳嗽,此时治疗咳嗽应该遵循因时治宜。清・林佩琴《类证治裁》云:"春季咳,木气升也,治宜兼降;夏季咳,火气炎也,治宜兼凉;秋季咳,燥气乘金也,治宜清润;冬季咳,风寒侵肺也,治宜温散。

2.3清・林现琴《类证治裁》"夫五脏久咳,乃移六腑,然终不离乎肺脾肾也。"上述古文道出治疗咳嗽还需遵循辩脏腑阴阳这一重要的原则。唐步棋医学思想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详辨阴阳,但更重视阳气的作用,尤其是肾中元阳。

3 肺热咳嗽方临床观察

肺热咳嗽的治疗主要以中药为主,宜选用清泻肺火、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药物。其他一些疗法包括:针灸、食疗、外治疗法等。本节将主要介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的方剂。

清热止咳法治疗肺热咳嗽在临床上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肺热咳嗽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清热止咳法组方治疗(药物组成:柴胡10g、炒黄芩15g、虎杖15g、马鞭草15g、败酱草15g、盐知母15g、炙紫苑10g、炙冬花10g、杏仁10g、前胡10g、连翘15g、炙百部15g、麦冬15g、声根20g、薄荷10g)、炎甘草6g;服用方法:1剂/d,常规水煎,200ml/次,2次/d,温服。对照组使用美敏伪麻溶液,主要成分为每毫升含主要成分氢溴酸右美沙芬2mg,盐酸伪麻黄碱6mg,马来酸氯苯那敏0.4mg。服用方法:口服,10ml/次,3次/d。治疗组、对照组疗程均为1w,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价两组咳嗷、咳痰、咳痰不爽、等临床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经治疗后,治疗组40例咳嗷患者,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咳嗷患者,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黄痰、痰稠、咳痰不爽、咽喉肿痛、口干等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清热止咳法组方药味中,黄芩、连翘共为君药。黄芩苦寒,入肺胃胆大肠经,善清肺热以治肺热咳嗽,还能泻火解毒、清热消肿治疗咽喉肿痛;连翘苦微寒,入肺、心、胆经,既能消痈散结、清热解毒,又善透热宣散,为清疏兼能、表里气血两清之品;柴胡、杏仁、前胡、百部共为臣药。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可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柴胡、黄芩共用,取小柴胡汤和解之意,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杏仁味苦降泄,止咳平喘,前胡辛散苦降,性寒清热,宣肺止咳,二者相须为用,可有宣肺止咳,降气化痰之功。百部,味苦,性温,入肺经,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效,此药温润不燥,,尤能降气化痰止咳,无论新久咳嗽,皆可适用。紫菀、冬花等共为佐药。方中紫菀、冬花,味苦,性温,皆入肺经,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效,合百部,此三味药温润不燥,尤能降气化痰止咳,无论新久咳嗽,皆可适用,取"止嗽散"之意;知母、麦冬,均有滋阴清热之功用,知母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肾经,上能清肺润肺,下能滋肾降火,既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又能助肾纳气;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质地滋润,入心、肺、胃经,既能生津润燥,又能清心除烦;虎杖既能苦降泄热,又能化痰止咳,治疗肺热咳嗽了;马鞭草味苦性凉,归肝、脾经,具有活血祛瘀,利水,截疟之功,现代药理研究,马鞭草具有抗炎止痛镇咳的作用。败酱草、芦根、薄荷为佐药。败酱草味辛、苦,性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肺与大肠相表里,本方加入败酱草,表里共治;芦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润燥而不滋腻,生津而不恋邪,善清肺胃之热而止咳、止呕,又能清肺而祛痰排脓。甘草为佐使药,调和诸药。

参考文献:

[1]郑凯儿.定喘汤治疗肺热咳嗽82例[J].新中医,1996(S1):90.

[2]邱宏.加味泻白散治疗小儿肺热咳嗽100例[J].四川中医,2003(04):65.

[3]刘文,张永丽.清肺汤治疗小儿肺热咳嗽152例[J].中医儿科杂志,2013(05):24-25.

[4]肖勇.清肺止嗽汤剂治疗肺热咳嗽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2):73.

[5]朱茗.清肺止嗽汤治疗肺热咳嗽284例[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8):3795.

[6]刘欢,常克.泻白散类方治疗小儿肺热咳嗽经验撷集[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04):34.

[7]成佳黛.清热止咳法治疗肺热咳嗽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编辑/蔡睿琳

上一篇:小针刀疗法与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疗效对比观... 下一篇: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骨科的应用及其抗癌性能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