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对比研究

时间:2022-10-02 07:09:54

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高龄冠心病患者172例, 随机分成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 各86例, 股动脉组经股动脉进行穿刺治疗, 桡动脉组经桡动脉进行穿刺治疗, 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组患者在更改介入治疗途径的比例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两种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经桡动脉介入在更改介入途径的方面比例较高, 所以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介入途径。

【关键词】 经股动脉;经桡动脉;介入手术;高龄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传统介入治疗主要是经股动脉介入治疗, 由于股动脉内径较大, 在具体手术操作过程中具有方便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因此将经股动脉治疗作为常用治疗方法[1]。随着临床介入疗法不断发展, 桡动脉介入治疗也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应用, 该种穿刺介入疗法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 但由于高龄冠心病患者年龄的特殊性, 桡动脉硬化现象比较严重, 进行穿刺难度较大, 对于手术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2]。为探讨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具体疗效, 本研究选取本院高龄冠心病患者172例分别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旨在为高龄冠心病患者寻找更为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72例, 患者年龄均高于60岁。排除患有高危大出血、不能长期耐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受其他疾病影响预期寿命不超过2年的患者。按介入治疗途径的不同将其分成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 各86例。股动脉组, 男46例, 女40例, 年龄68~81岁, 平均年龄(71.9±2.8)岁。桡动脉组, 男45例, 女41例, 年龄66~80岁, 平均年龄(72.1±2.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11022459)、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3 d以上,术中按100 U/kg的剂量经鞘管注入普通肝素, 如果操作时间超过1 h, 则按照2000 U/h的剂量额外补充普通肝素。桡动脉组患者经桡远脉进行穿刺, 股动脉组经股动脉进行穿刺。术后两组患者需要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1. 3 手术成功标准 目标血管残余狭窄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桡动脉组置入支架数量1~2枚, 根据患者的病变长度来定, 置入支架直径(3.1±0.1)mm, 支架长度为15~33 mm, 平均置入支架长度(28.2±0.4)mm,如果病变过长需要定制或多支架连接植入。手术时间(39.4±1.2)min,对比剂用量(157.3±1.4)ml。股动脉组置入支架数量1~2枚, 根据患者的病变长度来定, 置入支架直径(3.2±0.2)mm, 支架长度为15~33 mm, 平均置入支架长度(27.3±0.8)mm,如果病变过长需要定制或多支架连接植入,手术时间(41.3±1.4)min,对比剂用量(155.2±1.6)ml,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在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重度钙化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完全血运重建、使用GPI、手术成功率、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更改介入治疗途径的比例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是心血管介入术中最常选择的途径[4]。多年临床实践表明, 经股动脉穿刺虽然难度小, 但是术后并发症较高, 由于穿刺位置较深, 极易引发血肿、出血、神经损伤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 导致术后排尿困难, 恢复较慢[5]。自1989年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在临床应用以来, 经桡动脉介入术一直受到广泛的追捧。由于其穿刺位置浅, 穿刺后易于止血, 止血效果较好, 所以并发出血与血肿的可能性较小, 临床应用价值更高。高龄冠心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改变, 对于介入术后长时间卧床易并发压疮、感染等并发症, 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最为严重,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更适宜选择经桡动脉穿刺。

本研究中, 对本院高龄冠心病患者分别行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 研究结果数据显示桡动脉组患者在更改介入治疗途径的比例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两种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经桡动脉介入在更改介入途径的方面比例较高, 所以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介入途径。

参考文献

[1] 高力健,刘海波,吴元,等.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纵隔和颈部血肿八例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5):406-412.

[2] 颜玲玲,陈亮,林松,等.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弹力绷带小夹板反向固定止血临床研究.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3(1):56-58.

[3] 袁俊强,代运国,孙向东,等.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实

用医学杂志, 2013, 29(21):3499-3501.

[4] 吴开霞,李勇,葛恒松.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中国医药指南, 2012(32):506-507.

[5] 杨跃进,陈纪林,高润霖,等.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桥血管病变的比较研究.中国循环杂志, 2012, 27(2):103-106.

[6] 吕永成.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疗效比较.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1(1):123-125.

[收稿日期:2014-08-08]

上一篇: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肾损伤的... 下一篇:人血白蛋白合理用药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