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理念,让语文课堂充盈生活乐趣

时间:2022-10-02 07:01:45

运用生活理念,让语文课堂充盈生活乐趣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课文内容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课程理念的更新》)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使新学内容能较快的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如在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最后一句“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的低下了头”,教学中抓住“惭愧”一词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说说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会说什么?同学们联系日常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表他们的见解,如:“谢谢风伯伯,是您让我明白,我能看的远,是大山的功劳啊!实际上,大松树比我高多了。”“大松树,对不起,我刚才太不礼貌了,我以后再也不能看不起别人了。”……通过表演,学生轻轻松松的就达到了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只要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都可以看作语文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依然可以立足课本,将学生引向更广泛的生活天地,挖掘语文学习的内容。比如,完了写景的文章《黄果树瀑布》,可以引领学生去读读写山水的文章,看看自己身边的山水,游游自己身边的山水,写写自己身边的山水,学生以此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在山水之间尽情遨游,舒畅胸怀,陶冶性灵,抒感,何乐而不为?

三、找寻生命的绿洲,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倡导生活中有什么就记什么,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就录下什么,活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这很像美术中的白描写生,见到眼前的事物,便用线条如实描绘下来,而无须进行刻意的艺术处理。要求学生的习作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学生的习作也是随感而发、随事而记,而不是将习作训练机械地分配在每周的作文课上。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系列活动,如“亲情行动”,让学生每周计划为长辈做一件增进情感的事情,给奶奶敲背、陪爷爷聊天、帮妈妈整理房间……再如“感悟秋天”,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找秋天。学生通过目睹、耳闻、鼻嗅、口尝去感悟秋天……通过这些系列活动,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表现自我。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从中发现思想的闪光点并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每当我欣赏着学生的系列习作,就被那浓浓烈烈的生活气息、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朴素平实的语言表达,天真烂漫的灵性飞扬所感动,这样的习作训练才真正练到学生的心窝里。难怪叶圣陶会这样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四、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提升学习效益

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教、学、做三合一”,在做中学活的知识,用活的知识。首先,作业生活化的扩展。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机械的操练。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如:创作性的作业,学了诗歌《四季》,让学生自己作连环画《我身边的四季》,并附上解说词。查阅性的作业,如在学《比尾巴》以前,布置学生用各种方法了解不同的动物,尾巴有什么不同,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课后有让学生学习课文编一编。另外,还有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第二,努力开发生活化的活动空间。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很丰富的。如具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成都,便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而其现代的一些公益设施,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又可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生活气息。还有与社区联谊;与手拉手学校交友互访;参加周末雏鹰假日小队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工厂、公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捕捉生活焦点新闻等等,让教材、课堂作为窗口,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活动,正如陶行知所说:“社会即学校”。由此让学生展开视野,去窥视语文学习的宽阔时空,了解人文世界的博大情怀。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它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这就是“语文教学生活化”。

上一篇:激趣教学放光芒 古诗奇葩多幽香 下一篇:让数学的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