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

时间:2022-10-02 05:25:5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

摘要: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课文特点,牢固吸引学生注意力,创造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诗歌激情法、故事引路法、巧用媒介法、简笔图形法、名言造情法、猜想引路法等是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好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思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23-02

语文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赋予其神奇的艺术色彩,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精研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并一改过去的“老师独导”为“学生演导”或“师生合导”。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得出新、出奇、出巧,具有创造性[1]。

一、诗歌激情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学习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进行这个单元学习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制成课件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如: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柯岩写的《帽子的秘密》?你听:“我的哥哥可不是个普通的人,他是一个三年级生。他一连考了那么些个满分,妈妈送他一顶帽子当奖品!这顶帽子的颜色可真蓝,漆黑的帽檐亮闪闪,别说把它戴在头上,就是看看心里也喜欢。可是这顶帽子有点奇怪,它的帽檐老是掉下来……”动情的诗歌,把我们的思绪带到现代诗的世界。又让学生吟诵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把学生引入到古诗的学习。

二、故事引路法

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师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事先辅导,让一个学生上课前登台讲给同学听:“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走着,这一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雪花落在她那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最后冻死在街头。”这个美丽而凄惨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像《半截蜡烛》、《伯牙绝弦》、《夜莺的歌声》、《陶罐和铁罐》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都可采用这种导入法。

三、猜想引路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辩,造成观点冲突,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上课伊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①你家人常年在外,现在有空回家了,会给你们带什么东西?他临走时你们又会给他带什么东西?②现在有这样一个人,他探亲回工作岗位时除了行李包还带了一纸箱东西。当他晕船时,他将行李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抱着纸箱,这个纸箱里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请同学们猜一猜,之后教师借势导入课文《彩色的翅膀》的学习。

四、简笔图形法

用简笔画导入,可以起到直观、醒目的作用,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桂林的山水》一课时,我们可以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导入本课的学习;在教《金钱的魔力》一课时,我们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枚枚铜钱引入本文的学习;在教《长城》一课时,我们可以画出弯弯曲曲的长城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于内容有具体的形象、简单易画的课文,如《鲸》、《松鼠》等。

五、名言造情法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前准备一些能表现主题的名言警句,用饱含情感的语言传送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2]。我们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书籍。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泰戈尔说过:“在我游览过书的太阳系里,学校里读过的书像地球,而校外读过的书则是太阳。”皮罗果夫也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书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顾问……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把书比作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我的长生果》导入设计)。在教学《一面》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们可引领学生朗诵鲁迅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并引入课文的学习。

六、巧用媒介法

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幻灯机、录音机、电脑等电教用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讲《月光曲》前可欣赏两段《命运交响曲》和《月光曲》,让学生分别感受一下不同的音乐魅力;学《中华少年》时先观看一段祖国解放前人民生活情景的录像和现在生活情景的录像;学的诗《长征》之前放一段有关人民千帆竞发、横渡长江的电影片断……这样能够艺术地导入课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我们设计课堂导入时应充分考虑的是: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尽可能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还要通过“学生演导”或“师生合导”,在坚持不懈中,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把课堂导入变成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艺的舞台。这样就能真正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庞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S1):230-231.

[2]丁佐祥.课堂导入语言,你设计好了吗?——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2009,(16):46-47.

上一篇:关于提升中职院系教学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迷境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