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让人物活起来

时间:2022-10-02 05:19:16

对小学生来说,写人的习作非常重要,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就有7次关于人物的习作指导。从人物习作的内容来看,由写自己到他人,包括伙伴、老师、喜欢或崇拜的人、家乡名人等。从习作的要求来看,让孩子学会描写外貌,学会用事例来表现性格特征,逐步丰富习作资源。

纵览7次习作,简单的例文并没有具体引导的作用,通过突出的事例来反映人物性格,孩子在三年级就能够明白,而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这样的标签式指导,亦不能达到较好的启发效果。作为家长就会有一筹莫展之难,我们不妨从感性的材料、具体的方法入手,让写人物的文章有技法、有层次,亦有生趣。

一个叹词,人物性格更丰富

在三年级下学期的“为别人画肖像”的习作练笔中,孩子或无话可写,或人物形象干瘪,或语意凌乱,父母引导也只能隔靴搔痒,因为儿童眼中的人物和成人眼里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尊重儿童心理,不妨从倾听开始,让孩子留意身边有特点的小伙伴,和孩子聊一聊,在眉飞色舞的谈话中,习作人物的特点就会呈现出来。我们采取半命题写作:“ !这个人”,让孩子在横线上填感叹词。

“嗬”“咦”“嗨”“哦”“哎”“唉”“啊”……一系列的叹词随即蹦出,背后生发出的不同语气,就是一个个有丰富个性的孩子。

“嗬,这个人”有惊叹,原本不起眼的小伙伴也有不一样的才能!

“嗨,这个人”又好笑又好气,让人又爱又恨的小顽皮!

“哎,这个人”可能有点迷糊,会好心办错事!

一个叹词逗出更多话匣子,在习作时人物就会更自然,更活生生的,有点小粗心,有点小迷糊,更像孩子,而不是一个劲儿地拔高――“学习尖子”“文体超人”……

这样的写人习作,让很多调皮的孩子、有孩子气的“火”了一把!同学的习作本也变成了“香饽饽”,堪比《淘气包马小跳》合集!

一个开头,人物出场更立体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作家,每个习作者面对空白稿纸,都会在脑海里蹦出“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的问题,一个叹词打开思路,让孩子明白要写有趣的人。“怎么写”是让孩子更困惑的问题,提笔就会直挠头。习作技巧不妨在讲解课文之时渗透,在四年级下册的习作“雏鹰争章――推荐他人”中,我借用课文《第一朵杏花》的开头引入:

“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翻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

如此静谧、美好的中午为竺可桢的出场布置了非常有意义的场景。

特定的场景开头,定格在瞬间,就像一帧定格的影像,这是一种写作技巧,同时也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回忆一个人,首先浮现在眼前的不是性格,不是事件,而是曾经的一个场景,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场景。

不妨回忆经典电影的人物出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开场很独特:漆黑的夜晚,淡蓝色的烟雾飘散在空中,神秘的猫头鹰盘旋着,远处寂寞的路灯洒落微微的光,一只肥硕的猫警觉地扭头,邓布利多从寂静的街道走过……这是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开头,因为一个与魔法有关的男孩要走到大家的视线中。

我紧接着与孩子分享各式各样的场景开头片段,或安静或喧闹,或朦胧或清晰,让孩子充分感受情境的魅力。宁静的清晨,远处走来一个男孩;夕阳西下,那个在舞蹈房静静旋转的女孩;喧闹的球场上,那个潇洒接球上篮的男孩……每个孩子的出场都有了合适的场景,都有了活动的情境,就显得那么自然、融入。

初春的早晨,她来得很早,踩着满地的春光,迈着轻快的步子,蹦跳地走进教室,兴奋地大声说:“今天我过生日哦!”

她就是咱们班的钢琴小才女――俞思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一对招风似的大耳朵,加上樱桃似的小嘴巴,合成了一张顽皮又不失文静的脸。整个人更是如此,瞧,身材匀称,皮肤白皙,完全是一副文艺范儿嘛!(摘自学生习作《钢琴小才女》)

这是一个很欢快的开头,让一位有艺术气质的小女孩跃然纸上。

这一次的习作,都有先声夺人的特征,让大伙儿眼前一亮,在阅读欣赏时,同学们格外开心,因为那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中将会亮相的是谁,让大家充满好奇、期待,当神秘面纱撩开时,原来不起眼的小伙伴,竟然会如此有气质、有个性、有才情,大家都被吸引了。

一组片段,现场素描更特别

进入六年级,写人的习作还在继续,如何能够激发孩子的习作兴趣,如何能丰富孩子的习作素材,这着实让人煞费苦心。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六年级的孩子对人物的观察,对事物的描写也随之更细腻、更精确。

在《莫泊桑拜师》一文中,福楼拜如是说:“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于是,我让学生尝试人物外貌的片段素描练习。

练笔前,作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回忆、推荐、分享自己曾经阅读过的小说、散文,搜索有关人物外貌描写的片段,因为这是他们所熟悉的,但未经组合和提取的。阅读可以丰富习作,尤其是有主题的、有指向性的阅读。

如阅读黄蓓佳《我飞了》中对杜小亚的描写,作者抓住了眼睛、血管、嘴唇的特写,让杜小亚活脱脱地站在你面前,让你想走上前,想爱怜地牵起他的手。

又如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漂亮女孩夏林果》中运用了五个“永远”,形象地勾勒出一个骄傲的、出众的女孩,让孩子在推敲一个特别有意味的词语中,发现人物性格。

再如武侠、传奇类小说中,对人物的外貌、衣着描写,可谓细致入微,有孩子推荐了金庸先生《神雕侠侣》中对小龙女的描写,还有孩子推荐了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中的苏七块。

通过阅读,孩子们明白外貌的描写应该突出人物的个性,性格影响外貌,反过来说,根据一个人的外貌能猜出一个人的性格。

一组组片段的阅读,孩子不仅能积累丰富的语汇,而且更直接、亲密地接触可供参考的写作方法。因而动笔进行人物素描练习,每周写一个同学,一个月下来、两个月下来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伙伴素描集”。然后把全班描写某位同学的片段都集中起来,交与他的手中,就汇编成了某个同学的“个人印象专辑”。

总感觉陈清新是属猫的,可不呐,她时常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捧着一本书,目光从书上认真地滑过,她小心地翻动着书页,尽量不发出声音,好像害怕打扰主人公的美梦。她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温暖的阳光轻轻地笼罩着她,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只乖巧的小猫,在午后的阳光下眯起眼,卧在藤椅上,似乎认真地看着整个世界……那个叫清新的女孩,以一只乖巧的猫的形象留在我的记忆中。(摘自学生习作《“猫族”精灵》)

进行片段素描创作,是教孩子学会用观察去发现精气神,用语言去勾勒线条和轮廓。六年级的孩子会乐此不疲,因为短小很容易完成,因为有现实感更具挑战性,因为彼此的阅读更增添交流的互动性。

教材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它本身具有普适性。我们应通过组合、嫁接、融通,让每一次习作成为一次快乐之旅。

(作者系南京市力学小学副校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上一篇:基于博客平台的初中生写作指导策略 下一篇:春花秋果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