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方言话题句研究

时间:2022-10-02 04:55:21

师宗方言话题句研究

摘 要:在语言类型学中,汉语被分析为“话题优先”型语言,所以话题研究对汉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普通话变化较快,因此我们认为汉语方言更能突出话题语言的特点,所以,我们选择了师宗方言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从多个角度对该方言的话题句做出相关描述和阐释。

关键词:师宗方言;师宗方言话题句;话题标记

中图分类号:J209.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一、 话题句概述

话题,或称主题,是现代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受到许多语言研究者的重视。作为语用功能的提出,最早见于法国古典学者Henrti Weil 于 1844 年写的《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的比较》一书。在他的启示下,马泰休斯创立了句子功能透视理论,把句子分成“叙述的出发点和叙述的核心”两部分,这两个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主题”和“述题”,其中主题提出“话题”,述题则对话题加以“说明”。

在语言类型学中,汉语被分析为“话题优先”型语言,所以话题研究对汉语显得尤其重要。最先把话题概念引入汉语学界的是赵元任,他认为“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但之后学界对话题的定义却没有定论,本文中,我们采用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一书的观点,把话题看作一个句法结构概念。认为话题可以指:一,句法结构中的某个特定位置;二,出现在该位置上的词语。并且,我们选择了笔者的母语师宗方言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对这种方言的话题句做出一些相关的描述和阐释。

二、 师宗方言的话题句

师宗,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隶属曲靖市。师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它是一种话题句典型的汉语方言,其话题句的基本形式是“话题+(话题标记)+述题”,话题标记词有么、嘛、改、了嘛、啦、么么、了咯(嘎)等。另外,还有对举式拷贝话题句和谓词拷贝话题句这两类拷贝式话题句。

(一)么

“么”是师宗方言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话题标记词,它的作用是预示话题后面会出现重要的信息,即述题的出现,提醒受话者注意。通常放在句中,可以连用。在以“么”为话题标记词的话题句中,作话题的成分既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例如:(1)你么,就只会吃苹果! (2)玩么,哪个不会。(3)他么,干活倒是厉害呢,我么,就不行了。

当“么”连用时通常具有比较的意味,例(3)用“我”和“他”做比较。另外,“么”也有引进新的话题的功能,例如:(4)早上的菜新鲜么,你又不去买。“么”还可以用于句首,其功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发语词。例如:(5)么你想吃点哪样?(你想吃点什么?)

(二)嘛

“嘛”作话题标记时,通常表示请求,整个句子为祈使句。它主要的话题功能是引进新的话题。同时,“嘛”还被经常用为句末语气词。例如:(6)挨窗子打开嘛,屋头黑洞洞呢。(把窗户打开,屋里太黑了。)(7)你洗下碗嘛,我太累了。(8)你今晚回来早点嘛。(句末语气词)

(6)(7)中的“屋头黑洞洞”“我太累”这些新的信息,都是由前面的话题引进的。

(三)改

“改”作话题标记词,用于陈述一件事情或是一个事实。例如:(9)豆腐改,我倒是喜欢吃呢。(10)小娃改,我倒是舍不得打。(11)你改,就是欠揍。

(四)了嘛

一般情况下,以“了嘛”为标记的话题句,“了嘛”后面的述题是对其前面的话题作出一个评价,其话题既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此外,“了嘛”还可用为句末语气词。例如:(12)你这个人了嘛,就是太老实了。(体词性)(13)他干活了嘛,扎实得很。(他干活很厉害。谓词性)(14)你这件衣裳太好看了嘛!(句末语气词)

作为话题句的标记词时,“了嘛”和“么”可以通用,通用后,句子的意思不会发生改变。

(五)啦

“啦”的功能和“了嘛”基本一致,即“啦”后面的述题是对其前面的话题作出一个评价。与“了嘛”不同的是,以“啦”为标记的话题句通常含有指责的意味,而“了嘛”仅仅只是说话者对话题做出的评论,不带有褒或贬的感彩。另外,与普通话不同的是,在师宗方言中,“啦”很少用为语气词。例如:(15)你这个人啦,就是太老实了。(16)这种人啦,最逗人恨。

(12)与(15)不同,(15)的说话者认为受话者老实得过了头,有责备的意思。

(六)么么

“么么”也可以做话题标记词,但其使用范围相当有限。我们认为,只有单数人称代词“你”“我”“他”可以放在“么么”的前面作话题成分。例如:(17)你么么/他么么,哪样不会整,我么么,就只有这点水平了。

(你/他,什么都会干,我嘛,就只有这点水平了。暗含着“我不如你/他。”)

(七)了咯(嘎)

师宗方言中有“了咯”和“了嘎”这两个话题标记词,它们的用法一致,通常用来表示推测、提醒。表推测时,一般都具有责备的口吻。只是因为说话者的习惯不同而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表述。这两个词还可以做语气词使用。例如:(18)这个时候了咯(嘎),他怕是该来了。(表推测、责备)(19)立冬了咯(嘎),天气怕是要冷啦,你还不多带着点衣裳。(表提醒)(20)你还不准备,马上就到你了咯(嘎)。(语气词)

(八)拷贝式话题句

拷贝式话题句,是指句法结构中话题(含次话题)和述题中的某个成分完全或部分同形,同形成分间在语义上是一致的,并且二者之间形成一种拷贝关系的句子。

我们认为,师宗方言存在拷贝式话题句,可分为对举式拷贝话题句和谓词拷贝话题句两类,其基本形式为“话题+是/倒是+述题”。其中,对举式拷贝话题句由两个或多个同类小句并列起来,不能单独出现,拷贝部分可以是体词,也可以是谓词。谓词拷贝话题句无需对举,拷贝部分只能是谓词。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对举式拷贝话题句只能用“是”作为话题标记词,而谓词拷贝话题句“是”“倒是”都可以用。例如:(21)女儿是女儿指望不上,儿子是儿子还小。(名词)(22)老的是老的闹离婚,小的是小的结不成婚。(形容词)(23)说是说不来,听是听不懂,急死人了。(动词)(24)香是(倒是)香,就是我不喜欢吃。

(21)至(23)属于对举式拷贝话题句。(24)是谓词拷贝话题句,既可以用“是”,又可以用“倒是”,并且无需对举,且拷贝成分“香”是谓词性的形容词。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师宗方言是一种话题优先型语言,并且通常以“么”、“嘛”、“改”、“了嘛”、“啦”、“么么”、“了咯(嘎)”等作为话题标记词,这些标记词中的一部分还有语气词的功能,如“么”、“了嘛”、“了咯(嘎)”。此外,师宗方言还有对举式拷贝话题句和谓词拷贝话题句这两类拷贝式话题句。同时,师宗方言中的有些句子虽然没有话题标记词,但我们认为,这些句子依然具有话题的功能,属于话题句,我们姑且把这些句子命名为“零标记话题句”。一情况下,零标记话题句都可以加上话题标记词,变为有标记的话题句。

参考文献:

[1] 冯桂华.普通话与都昌方言话题句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2] 郭丽霞.山西山阴方言的拷贝式话题句[J].中国语文,2011,(3).

[3] 刘丹青,徐烈炯.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4] 项梦冰.连城方言的话题句[J].语言研究,1998,(1).

[5] 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增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6]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2001.

上一篇:仁怀方言重叠词研究 下一篇:“一湖一月一潭一印”的表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