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卡推行过程中的问题

时间:2022-10-02 04:31:21

公务卡推行过程中的问题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的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公务卡不仅携带方便、使用快捷,而且透明度高,所有的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可以最大程度地规范公务消费行为。从中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来看,公务卡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市场已经初现端倪,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公务卡,财政,推行,问题

一、 关于公务卡的理论概述

(一)公务卡的定义

所谓公务卡,是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贷记卡。即公务卡能够像其他信用卡一样,由持卡人方便快捷地办理支付结算并形成相关消费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务卡属于银行卡范畴,是一种现代支付结算工具。但公务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卡,而是将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规范与银行卡的结算方式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公务卡这两个属性不可分割,不能简单地将公务卡作为一种替代现金支付的结算工具来理解。

(二) 公务卡的作用

推行公务卡,就是在公务小额支出中率先全面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减少现金使用,同时利用银行卡支付系统协助财政部门实现对公务小额支付的全程监控,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因此做好公务卡应用推广工作意义重大。

1.有利于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预算单位不同于企业,企业要靠自身的经营,获得运转资金和利润,而预算单位,不能靠自己的行政业务活动获得所需资金,只能依靠国家财政拨入资金完成行政业务活动。而财政资金的来源是广大公众纳税人交纳的各种税金,公众有权监督政府如何使用财政资金,确保政府集中财力解决民生问题。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大力压缩公款招待、公务用车以及公务人员差旅费等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问题,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2.有利于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绝大部分预算单位的支付行为都纳入了财政部门的有效监控。但是预算单位小额支出中大量使用现金的情况仍然没有解决。推行预算单位以公务卡结算方式取代现金结算方式,实现支付信息的电子化,不仅方便了公务小额支付,而且财政部门能够将公务支出信息统一纳入财政动态监控的范围,保证每一笔财政支出都公开透明,有利于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3.有利于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减少现金流通。大量现金的使用不仅影响资金流动效率,而且现钞的印制、运输、保管、清分、销毁、防假,消耗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大量现金的使用,为偷税漏税、、行贿受贿、金融犯罪在客观上提供了便利,不利于改善经济社会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所以,减少现金流通,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重要任务。

(三)公务卡推行的现状

自2007年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以来,除部分偏远地区预算单位因缺乏公务卡受理环境暂无法实施改革等特殊因素外,公务卡制度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成为我国公务支出管理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制度。

财政部数据显示,经过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协力推进,目前绝大多数中央部门及所属1万多个中央基层预算单位,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本级、328个市(地)本级、2833个县(区)本级、7114个乡(镇),共计38万多个地方预算单位实行了公务卡制度改革。从2011年开始,中央预算单位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除原使用转账方式结算的支出项目外,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等16个公务支出项目都要使用公务卡结算,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央预算单位强制结算目录建立并实施后,公务卡刷卡率明显上升,公务支出刷卡交易量大幅增加,公务卡替代现金支付、规范公务支出的政策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地方财政部门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

二、公务卡推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分析

(一)公务卡结算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

推行公务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减少公务业务中的现金支出,使每一笔财政资金业务都纳入国库动态监控的范围,确保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原先采用现金支付的公务支出不仅涉及交通、餐饮、酒店、零售等各领域,而且涉及大中小城市、县城乡镇等各级地方,面广量多,虽然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银行卡受理环境明显改善,但距全面实施公务卡结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现行的管理制度仍允许预算单位提取现金,现金支付风险仍然存在。另外,传统的现金消费观念一时难以打破,在允许使用现金进行公务支出的情况下,公务人员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现金结算方式。

(二) 虚假消费现象难以避免

公务卡消费具有 “雁过留声、消费留痕”的特点,它可以有效杜绝传统现金支付结算中存在的虚假发票报销行为,但对虚开发票的行为仍缺乏有效的监督。公务卡刷卡属于准现金交易,只要经营者肯作出“配合”,仍然有空子可钻。如公务人员在进行实际消费后,可以要求经营者为他开具超过实际消费额的发票,并在用公务卡进行支付后要求对方将差额部分支付给他,这样一来,划卡消费的内容与最后用于报销的发票之间的关联便不再具有真实性。另外,公务卡也无法很好的预防公务支出中的浪费现象。如公务接待消费是公务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假如在饭店请客人吃饭,虽然用公务卡消费。但结账时并不能保障这顿餐费没有浪费情况。

(三) 预算部门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预算单位的财务活动集中在资金运用上,财务管理的重点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根据以往经验,预算单位的大额开支如政府采购或更换办公设备、召开大型会议等支出,原本就不允许现金开支,但却存在吃回扣、铺张浪费等现象,可见腐败的主要方面并不在现金支付上。倘若预算单位不加强财务管理,即使推行公务卡结算,也无法有效防治腐败行为。另外,对公务卡报销事项的审核是由预算单位财务部门来完成的,如果公务卡的使用者是财务人员或管理者,就会出现 “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那公务卡消费信息的真实性便难以确定。

综上所述,公务卡制度的推行是我国财政预算制度的一项重大突破,有利于加强对公务消费行为合规性、真实性的监督管理,避免通过虚开发票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于保证预算资金安全,预防和控制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譬如公务卡结算还不能完全取代现金,个别人进行虚假消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相关制度有待健全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频率,健全制度杜绝虚假消费,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从各个方面加快公务卡的推行步伐,使人们受益。(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

参考文献

[1] 吕志学.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推行“公务卡”改革制度探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12).

[2] 古思斌.关于推行公务卡改革的思考[J].经济师.2010,(1).

[3] 丁震华.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的公务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

[4] 周静莉.关于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结算的若干思考[J].当代经济,2009(8)

[5] 甘永清.浅议公务卡支付结算的实践与完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2007,(11)

[6] 赵磊.公务卡:阻击公务腐败利器,中国新闻周刊,2007,(18)

[7] 朱久霞.积极推进公务卡的使用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计之友,2008,(5)

[8] 马里春.浅谈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结算[J].科技信息,2011(11);%80%80

上一篇:钳工教学方法探析 下一篇:羽毛球挑高球“辅助训练器”创新性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