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得PK:征战金融数据

时间:2022-10-02 03:57:05

万得PK:征战金融数据

2012年11月,曾主宰金融信息终端市场机构用户群的上海万得,将自己同行对手告上法庭,声称对方常年来以“恶意手段侵权抄袭”,要求停止抄袭,并赔偿万得损失9920万元人民币。

对此全盘否认,反而指责对方垄断市场;万得则列出了“3层楼高”的证据,直言要是这次没被证明抄袭,自己将退出行业!

同为金融数据服务行业,两家的恩怨和纠纷,并非只是临时意起。自2010年来就出现的冲突,如同地雷般一直埋在两家心底,终于到了爆发的临界点。

太极两仪

硕大的平板静静地挂在证券交易所的大厅上方,屏幕里冰冷闪烁着的红绿两线以及不断上下跳动着的醒目数字,牵动着每一个金融机构和普通股民的心。

这些数据是由专门的金融数据服务商从上交所、深交所等交易所,以及如恒生指数、财华社等专业资讯数据提供商等处购买源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整理加工,将最初繁琐杂乱的数据流精心简化,整理而成。服务商靠整理分析各种数据,然后提供给有需要的机构以及个人客户,从中盈利。

中国金融数据服务领域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而到来。当时大多数金融客户对证券都是一知半解状态,需要专业的软件来帮助他们进行投资分析。万得资讯董事长陆风正赶上了这个时代。

1994年,初到上海的陆风,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得知证券公司有人将上市公司的资料复印出来贩卖,头脑灵活的他马上在上海海事大学的学生宿舍里摆开阵势,将上市公司的资料收集出来做成软件进行销售盈利,很快赚到了自己的原始积累资金。同时,同样年轻的易峥在杭州创办了,向全国金融数据服务领域发起冲击。

2003年——金融服务行业的分水岭,万得转型主打金融机构用户,如今年营业收入超过6亿元。曾经一度看不到前景的选择了整合行情软件,将视线盯在数量更为庞大的散户身上,发展成为散户使用软件首选,并于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

如同太极中的两仪一般,两家公司同在金融数据服务市场打拼天下,却又泾渭分明。万得后来虽尝试过开发个人市场,但最终因效果不明显而并没有直接威胁到。但2010年10月,推出iFind金融软件直指机构用户,终于打破了两家平衡。

其实对来说,针对个人的金融数据业务毕竟较初级,周期性强,而针对机构服务的业务是逆周期的,经济不好的时候,价格反而更坚挺。增长趋缓,必须要跨界一搏。作为后来者要想赶超万得,又必须有非常的手段。

在中国市场,最锋利的武器无疑是价格战。

铁娘子军与价格屠夫

业界一直传说“万得资讯美女凶猛。”

这其中没有任何贬义和遐想。话说,万得如今能将5万多个终端软件成功销售给各大金融机构,这支遍布全国,总数约200多人的“娘子军”功不可没。

这支极具狼性的美女销售团队,每一个成员在“出师”之前,都会经历两个星期的封闭式培训,公司高管会就投资基本知识和销售技巧对她们做突击培训,同时以实战代训练,在4个月的试用期内,每一个美女销售人员会不断地接触客户,通过和客户的谈判以及上司的帮助,快速成长。

这支铁军又能发挥柔性的服务特色:普通的美女销售代表每周上门拜访次数为12次,每一个客户的账户都必须要由美女代表亲自安装,每天拜访回来要填写工作表单……实战技巧加上纪律严明,美女军团连续几年为万得资讯贡献了不俗的营收。

短时间组建不起这样的队伍,不过在研究对手的过程中,他们早就发现,万得能与国外巨头彭博、汤森路透三分中国市场,其中一个优势就是相对便宜的价格。但在国内同行中,万得又属于“天价”者。

万得有“每使用其金融终端和金融数据库,都需要预先支付1年的服务费用”的政策,一个登录账号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相比之下,开出的价格就平易近人多了。其为大机构所制定的ifind系列产品价格,大多每年仅是12800-22800元左右。

万得规定服务费用第二年会有所增长,那么就提出如果客户在使用期后再次续费,价格更只是首次购买价格的40%-70%。

于是万得销信人员很快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自己在拜访客户时,总会被的人抢先一步,甚至有时在拜访客户时的人会当面给顾客说,最新的产品和万得的产品功能效果大致相似,而且价格比他们更便宜。

副总吴强对此回应犀利:“我们将相近的服务摆在顾客面前,让他自己选,凭什么就一定要买万得的?顾客还不是会从价格等各方面考虑?这个圈子就这么大,你要去哪家公司拜访,谁都知道,凭什么说我们就是恶意竞争?”

尽管万得的宏观数据、库存、期货等数据相对领先,不过的很多功能与万得相似,加上不时推出的“免费使用”,让不少金融机构转投了阵营。为了稳固客户军心,万得推出包括全球市场的F9、全球商品延时行情、Evaluator估值模型等免费的活动;还开展了“百家私募”送终端活动,但毕竟拼不过以近似其1/5的价格抢市场的凶狠。万得一方承认,仅在2012年,就被抢走了近2亿元人民币的订单。

埋富

实力更为强大的万得就没想过跟风降价死磕,让挑起战争的对手引火烧身?

万得的说法是“不能”。通常资讯费用的高低取决于对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等方面,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将一款金融信息产品的品质从98%提高到100%,所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几乎相当于将品质从1%提高到98%所需付出的,甚至更高。另外据万得提供的资料来看,其信息产品内容已覆盖到全球40多个交易所,800多家新闻和数据源的内容要取得正规授权,投入很大。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硬件资源投入每年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再加上研究费用,以及人员劳工费,使得身形庞大的万得与不是一个量级的,在成本基数上不可同日而语。

的解读则是,万得“不愿”:“以前万得就是垄断格局,到今天都仍然不思悔改,觉得还是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合同里还要规定每年涨价10%-30%。现在的市场行情根本不是客户买你的东西还要看你脸色的阶段。”

这边直指万得欲继续靠垄断提价得利,而自己作为打破垄断的挑战者就顺便睬着对手站上了道德高地。万得怎能咽下这口气?于是坚称,能消化“成本”玩转价格战因为他家的研发成本是零!如何能做到?自然是“抄袭”了。

在试图落实解释“有自己的合作方式,比如授权、合作,券商要求的,我们都会签协议,对于转载的媒体报道我们也都是合规的”的说辞方面,有记者联系了上海和广东的几家券商,对方都表示没有授权。

但万得也知道,仅靠这点舆论谴责难将拉下马。金融数据服务商的原始素材都是买来的,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的特征。而相互“转载”研报数据来源和资讯更是行业潜规则。没有经过授权,却能通过第三方获取的话,原创公司也没多少办法。

说来尴尬,2010年万得还被北京天相公司认定在2年内盗用6000余份研究报告,万得不正当竞争并获得胜诉。不愿具名的金融资讯公司负责人也向媒体记者表示,他们转载的研报数据来源和资讯,80%未经完全授权。自主购买研报和资讯,只有彭博、路透等国外金融数据服务商支付得起,“如果较起真来,谁也不干净,都有原罪。”

内容同质化严重,知识产权难以受到有效保护,已经成为潜伏整个行业的地雷。

万得一时难有大动作反击,只暗自在自己的软件中埋下“数据地雷”——在一些不影响客户数据使用的标点符号、空格的排列变化等细节处,万得刻意做了一些改动,并且做了公证。

员工无间道

一击成功,却不敢托大,而是准确地分析出了敌我形势一在市场上,没有万得多年来所积累的机构客户这一优势资源,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现在重新建立关系,必然是个漫长而费力的过程,最快的方法只有一个:挖销售人员!

万得资讯一核心销售人员辞职回家乡创业了,却与出差的旧时的万得领导再度相遇。本想吃饭叙旧,前员工却面露难色。领导回上海后越想越觉得不对,一查,原来人家跳槽到了公司,并担任起同样的职位。这位领导倒是记得员工签过《竞业协议》,但总不可能叫员工来赔偿动辄上百万元的罚款吧。

缺乏约束之下,万得也不介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2011年一个时间段内,市场部“销售组组长级别的走了很多。”某证券公司的人对记者说,一个老熟悉的业务人员,你以为他还在销售,或许他会很尴尬地给你解释现在是在为万得服务。

两家相互挖人,昨天前的对手变成今天的同事,两家的技术核心、公司战略方向自然难免微妙地“互通有无”,更让“抄袭”的口水战一直不缺新噱头。

更有无间道特色的还属万得正式后,突然有个自称前员工的“神秘人物”在微博爆料,论述了的种种短视与急功近利的做法。诡异的是,该微博只发表了这一个长微博,粉丝数量低于50,却有上百的转发,楼下的评论一边倒声讨,再次让大家对这两家公司员工的身份“傻傻分不清楚。”

夺志与迂回

万得的反击其实在2012年11月正式之前就开始了。

除了“花一年半时间收集证据”,在2011年第二季度,南京万得和上海万得还分别买入28.3万股和25.5万股,通过第三季末的增持,第四季度末时其持股占比已升至1.01%,位列前十大股东之列。

同行持有对手公司股份的举动,让人浮想联翩。万得新闻发言人王洋这样对记者解释,当初万得参股是为了能够在的股东大会上对其侵权行为进行劝诫,但对方并没有予以理会。

照例否认了就“抄袭事件沟通”的说法,结果却是肯定的:2012年第三季度,万得将手上的135万股股票全部抛出!在8月31日,因市场有诉讼传言导致股价大跌,为核实事实,宣布停盘。从停牌时起到12月初,的股价已经下跌了近40%,市值蒸发超过10亿元人民币,遭受重大打击。

而正在重新复盘之时,万得最后的杀招,终于到来。

2012年11月,中国金融数据领域最为轰动的事件爆发:万得以抄袭自己wind资讯为由,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诉,认为在汇编作品著作权、原创作品著作权和网络著作权等方面对万得造成侵犯,要求停止对万得的剽窃抄袭,并赔偿万得损失费9920万元人民币。

万得召开会、、频频爆料,似乎占足了上风。则一直保持静默,直至当月27日晚上才澄清公告进行反击,宣称自己没有抄袭。

官司的玄机

万得很清楚,告对手抄袭有讲究:一是可以考虑针对界面侵权提讼。但是在界面的设置上,无论从使用者习惯角度还是适用角度,后来者都不具备太多选择性,难以获得支持;二是针对交易软件,又存在大部分基本参数设置相同的问题,除非万得能证明自己有一些独特指标,采用独特的计算方式获得;第三就是从源程序的角度证明对方存在侵权,即所采用的程序完全一致,这是最为有力的证据,但这点又完全可以通过细微的人为修改进行规避。

三个方向都存在不确定因素,于是当年埋下的“数据地雷”成为万得最有力的证据。在的软件中,万得发现自己超过99%的功能点被“抄袭”,具体涵盖数据、组织结构、栏目名称、衔接方式、指标、函数、文字释义、参数、界面与操作方式等众多内容,而且那些本不应有空格又不影响用户使用的“错误”之处,也错了个一模一样。

没能正面回答这点,只坚称公司的软件都是研究员人员一行一行自己码出来的,甚至有必要时还会出示源代码。

对于提出“源代码”以证清白,万得却认为这是在回避万得提出侵犯其汇编作品著作权、原创作品著作权和网络著作权。

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毙。又提出公司所在地及万得所述的“侵权”行为地均不在上海,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应将本案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这是否是拖延时间寻找转机的权宜之计,不得而知。

其实严格来说,在公司规模和销售额上,仍与万得相距甚远。或许万得这一仗志不在拿下对手,谋的是行业格局之大势。

即使万得未获胜诉,此时间段正是金融资讯服务业销售的旺季,突然的发难已经逼追抢占市场份额之势和金融数据终端业务发展不得不放缓;如果近1亿元的赔偿成立,过去两年半的净利润便彻底清空,元气大伤,将会进一步与万得拉出差距;这个官司同样将震慑其他本来想进来的竞争者,起码短期内会不敢觊觎,或者调整进入策略,万得又为自己争取到发展时间。

金融数据服务市场未来将是谁家天下?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在会对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又尚未给出答案的最终审判上……

上一篇:移动广告的残酷真相 下一篇:张美冲:深山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