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阻碍民企融资的因素及有关政策建议

时间:2022-10-02 02:22:19

试论阻碍民企融资的因素及有关政策建议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编号SKL—2011—2987)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课题编号:SKL—2011—2987

[摘 要]在当前银根紧缩政策和金融机构扶持方式偏少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面临更为严酷的生存环境,如何维持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扩展目前极为脆弱的融资来源,是增强中国经济活力、确保国计民生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探索阻碍民营企业融资的因素出发,对缓解民企的融资难问题提出中肯的建议,以达到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利益进行理论整合的目的。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风险 环境 对策

一、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现状

1.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流资偏多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同时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近年来,银行的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快,但同样也是集中于大企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票据承兑额度。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中小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中小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中小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1)信贷市场结构不合理。目前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相对较多的机构主要是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门槛仍然很高。(2)民营企业寻求贷款抵押和担保不易,要申请贷款,要么有房屋、土地、有价证券等容易变现的资产作抵押,要么能找到信誉较好、实力较强的公司作担保,中小民营企业大都没有合适的贷款担保机构。(3)大部分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甚完善,银行因担心民营企业不按合法、科学的程序进行经营决策,而使银行贷款不能按期收回。另外,前几年少数民营企业骗取银行信任后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这些恶劣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累及其他民营企业的名望,银行管理者不得不加大防范这种道德风险的力度。(4)银行对申请授信的中小民营企业即没有充分的时间又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了解,由于信息不对称,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一定的市场失效现象。

2.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过高

中国资本市场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其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目前,证券市场缺少适应各类企业融资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还不能很好地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这表明中小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机制尚不具备:受所有制和市场规模、制度环境的限制,即使是成功的民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板市场又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中小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利用现有正式资本市场融通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肩负为国有企业解困的股票市场,以及只有国家重点大型企业才可能发行债券的债券市场。目前在沪深两个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民营企业想通过上市来融资,确实困难重重。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主板上市的门槛较高,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达到上市标准。同时,申请上市所必须支付的法律、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费用,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很昂贵的。(2)即将设立的中小创业板市场虽然为成长型的中小民营企业上市带来机遇,但仍难以让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创业板圆创业之梦。证监会对中小创业板高成长性的市场定位,使之不可能为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管理当局为控制和防范风险,对拟进入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资格审查也将更为严格(如上市须由有保荐人资格的券商推荐,且保荐人在企业上市后2年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负连带责任),加上上市评估的高昂费用支出,都将使中小创业板市场的融资成本高于银行借款成本,甚至高于主板市场的融资成本。(3)在一个容量巨大、伸缩自如、监管有序、能够对不同素质公司入市和退市提供缓冲的场外市场形成之前,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无异于要挤上万人争过的“独木桥”。

3.非正式金融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风险较大

第一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第二民间借贷。从亲戚或各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借款。第三相互担保。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股权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其承担经济责任时,所承担的款额便作为出资额,从而将对被担保方的债权转变为股权。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1.企业自身先天不足。从民营企业自身情况看,存在许多不利于贷款融资的固有缺陷,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在传统体制的边缘和缝隙中成长起来的,许多是由原来的乡镇企业、街道企业转制而成,其经营者多为工人、农民、小商贩或供销人员,缺乏现代企业经营者的理论和实践,在管理上存在财务不规范,报表不真实的现象。由于民营企业没有建立或健全现代的财务管理机制,其直接导致以下两种后果:

第一,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直接影响其外部融资。由于民营企业普遍经营时间短,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而且它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各种反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具体信息,影响银行对其信用进行评估,从而使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求保持慎重的态度。

第二,信息不对称,银行难放心。银行借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不对称,形成数据风险。

2.外部环境分析。第一,我国缺乏专门的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第二,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对放贷后的风险顾虑和原有的不良贷款沉淀较多,使之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为防范风险,必然采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强信贷资产的质量管理,对信誉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才给予贷款,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第三,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财力的不足。以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还贷不力,资金来源不断萎缩,负债经营过重,资产质量下滑,可以放贷的资金十分有限,难以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支持。

第四,政府财力扶持困难。政府在体制改革中,重心在于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限制了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力度,国有银行企业化后,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干扰措施让银行放贷,使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对策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金融危机重挫中国经济之前的2007年,全国工商联《2007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列明,与2006年相比,城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3%;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3134亿美元,同比增长43.7%,其中出口总额2236.3亿美元,同比增长46.5%,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经过一年金融危机的肆虐,中国民企正在恢复体力,民企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还关系到劳动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私营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快国有金融机构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步伐,突破传统所有制观念的束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机构要根据“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平等对待各种经济主体,不能对任何一种经济成分的经济主体持歧视性政策。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关键是要在现有金融体系中建立和完善一套高度专业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国各地也纷纷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刚开始建立,业务管理和经营模式都处于探索阶段,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3.不断提高私营企业规模,走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如果国有银行或非国有金融机构对私营企业的贷款没有任何歧视性政策,国家完全放松了对私营经济的金融管制,那么制约私营企业外源融资的原因,不再是产权制度的因素,而是企业自身的因素。当前,我国私营经济在企业规模结构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的信贷记录、资产规模方面往往难以满足银行信用贷款或抵押贷款的要求。如果私营企业的规模扩大了,有了足够的信贷记录或资产抵押能力,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张承惠.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调研报告[J].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2]殷献民.私营公司财务管理与控制精要[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

[3]陈林,袁孝伦.私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及对策.上海改革,2002年第3期

上一篇:直到,我们都逃不开债务危机的阴影 下一篇:王石 下一站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