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骑行运河小道

时间:2022-10-02 01:10:22

低碳骑行运河小道

他是第一个沿京杭大运河小道骑行全程的人,从北京通州的验粮关开始,到杭州的三堡船闸,途经六省市,跨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一路与运河相伴,从断航的北方运河一直到有水的山东济宁,后到江南水乡的长江以南运河。

刘魁,微电子高工,户外运动爱好者,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参与者。在他看来,现代人要享受生活就要到户外去,到大自然中去,要积极参与保护我们生态环境的活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由我国古建筑泰斗罗哲文提出的“大运河遗产小道”理念:它依托于现有的河体,利用运河边小路,用步行或骑行的方式来跋涉和探索。他深深地认同罗老的这一理念,决定亲自去体验大运河沿途现状,看看大运河小道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条遗产小道的长度超过2000公里,一路上,可以将大运河两岸超过5000处的文化遗产内容都串联起来。

北枯南荣大运河

2009年4月5日至5月9日,沿京杭大运河小道骑行35天,南北的状况使刘魁的心情截然相反:在北方只能和干涸,破败的景物相伴;向南行,可以见到河水争流,夕阳下,伫看大河神往当年,脚下天边美景无限……

骑至天津武清县,刘魁休息时,他与当地的一个农民闲聊了起来。“在上个世纪60年代,天津卫到北京那段还有水,能跑小火轮,可以摇着船在水里走,在房后的运河里,头晚上扔个竹篓,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有一篓子螃蟹。”农民聊到大运河的神态混杂着激动与迷茫,“但1972年到1973年时逐渐干涸,一直到现在近40年,没有船了,螃蟹就更没有了。”北方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数运河都是活的,跟刘绍棠写的小说一样美丽。村民们世代生活在河边,眼见这条河没水,四十多年就变成垃圾堆了。城里的工业垃圾,方便面口袋、酸奶瓶等充塞着河道。

“怎么就没水了?什么时候这条河还能有水?”淳朴的农民问道。刘魁只能回以叹息,在北方一路骑行,这样的情形,沿途各地到处都是。

为什么没水了?刘魁猜测那可能与大气候变化有关,北方运河地区历史上就比较少雨干旱缺水,这许是主因,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跟运河周边不断兴建的水库有关。据他了解,北京运河从通惠河开始,元朝时,船从通惠河往北,走南池子一直到积水潭,都能通船,积水潭当年有水,源头是从昌平白浮泉引过来的,那是大运河的源头。“2009年2月,我去探访过白浮泉,9龙池的9个龙口在上世纪50年代还都往外喷水。”一位居住在龙山附近的老农民跟刘魁说。自从1958年上游修了十三陵水库,白浮泉的龙口就不再喷水了。明显是白浮泉水的来源被截到水库,此后再没地下水补充。运河周边的群众也告诉他,1958年后,各地都大修水利,到处建坝,拦水蓄池,导致河道下游的水也就越来越少,干旱遍布河北大地。北方的运河自那以后逐渐干枯,断航

这种激昂而悲怆的心情,到了济宁以南便随着那活着的水流戛然而止。在流淌的河边,刘魁开始感受江南3月,也开始了遥想:千帆交织,漫坡黄花:纤道青石铺就,遇水搭桥……

船民因为长途行驶,基本上以船为家,在船上生孩子,洗衣、做饭、过家家,悠闲自得,养鸡养狗也很常见。时常可以看见船民坐在甲板上的小凳上扎堆聊天,有的手上牵一根绳。绳的另一端系在幼儿的腰上,免得小孩跑远了不小心落入河中……运河很古老,但它还是活的。

头盔成就巡视员

刘魁一路上偶遇了很多热情的人。

“在我出发之前,很多朋友担心路途漫长,可能遇到劫道的。其实沿途老百姓很淳朴,一路有很多人帮助我,这也许归功于我的头盔。”刘魁也没想到这个防止摔伤、砸伤的头盔居然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在骑行中带着头盔,骑行手套,护膝等行头,很多人就会对我特别客气,特别好,觉得我像个运动员,首先防范的心理没了。我问个路,他们很愿意帮忙。”

看着刘魁的骑行打扮,沿途很多人把他当作京城大员,以为是调查组的,问是不是来调查有什么污染的,主动拉着他去看大运河。他们要求他一定把那儿的情况反映上去,说那经常有工业废水,水刚渗到地下,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半条河,也不知哪儿来的污水。刘魁也很无奈,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热忱,他只能说有机会就一定帮助反映情况。

看着刘魁的行头,很多餐馆给他免单,还有好心人帮他洗衣服。在楚州淮安,车胎在路上扎了,他推车走了很长一段,到中午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当看到一个小餐馆时,他将骑行帽,手套、背包等带进去,怕放在外面不安全,然后点了西红柿鸡蛋汤,再要了个炒青椒。西红柿鸡蛋汤是他常点的菜,这也是他的经验:“出门最好点像鸡蛋、青椒之类‘流通’快的菜,这样可以保证新鲜。和朋友在去的途中,我们点了个回锅肉,店主人从冰柜里拿出一块发黑的肉准备做,我们一问说是几个月前的。店老板还信誓旦旦地说吃了绝对不会有问题,我们看着就害怕,赶紧改点鸡蛋了”。在他埋头吃的时候,店里人问:“老先生您是干嘛的?”刘魁说是骑行大运河,他只顾着吃,没打算详聊。可老板一家人都凑过来了,没想到他们说:“大叔,您真是了不起,这顿饭我们请您,我们再给您备点饭菜带在路上吃!”

老板一家人的热情将刘魁的疲惫与懊恼一扫而光,虽然钱不多,但是那份情谊让他现在想起来都是暖洋洋的。

从北京到杭州,刘魁靠着坚强的毅力和对大运河的热爱,骑行大运河二千二百多公里。

刘魁打算在今年能够再次骑行大运河,也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者。“我希望更多的人跟我一起骑行这条运河小道,能连起沿岸的数千处古迹和自然风貌,了解或重温自公元前486年至今2500年的中华历史与传奇,该是多么美妙!”

上一篇:曾国藩养生箴言 下一篇:女人若花美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