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案例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施

时间:2022-10-02 12:21:22

探讨案例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案例教学具有实战性、启发性和参与性的特征,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成为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主要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自己在中职院校教学的实际经验,从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及运用等方面,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教育;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案例教学法就是指依据教学目的及内容的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探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运用案例教学,可以较好地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中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能够满足中职院校培养营销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要求

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许多技巧性的操作若不通过案例形式就难于清楚地表达出来。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求将学生置于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并且担任一定角色,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做出一系列的决策。通过参与讨论,学生能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将所持观点变得更趋完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2.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综合素质都能在案例教学中得到培养和锻炼。案例教学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在案例讨论前,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并制定方案;在案例讨论中,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劝说及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在案例讨论完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群体活动,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提高了与人合作共事的综合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课堂气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将更多地作为支持人而不是授课人,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案例分析多是以小组的形式加以讨论,由同学自己去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中所涉及的行业、企业及产品有很多是同学的生活中接触到的或是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能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发言,并且提出独到的见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

4.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案例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分析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采用大量的真实事例作为分析的对象和内容。优秀的案例往往以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事实为依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中。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大量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的组织安排恰当与否,既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进度,设计合理的案例教学的组织程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其协调配合能力和团队精神。

1.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安排

(1)精选案例。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全面了解案例主题,把握教学知识点。在案例选择上要尽量紧密联系现实企业营销实践,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要求目标明确、描述客观、虚构合理、典型示范、现实新颖,重在要有利于学生思考、讨论和参与。

(2)设计话题。讨论话题的充分准备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没有充分的准备会出现秩序的混乱。为此首先精心挑选案例,拟订思考题,确定组织形式和方法。其次为学生思考创设知识储备的提示范围和加强事先预习。针对可能出现的怪答案、完全不正确的答案思路设计一套解决的方案。

(3)学生分组。为有利于案例分析讨论的全面展开,可以让彼此兴趣爱好相投、性格特点相似的同学自由组队,使讨论气氛融洽,发言无拘无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弥补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不足的缺陷,有利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考虑到讨论效果,每个小组4-6人一组比较合适,多了会缩短小组成员发言或交流的时间,达不到沟通思想观点的效果;太少了则不利于相互讨论启发,集思广益。分组方式最好由学生自由组合,然后共同推选出小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全体成员分工负责、齐心协力完成。为了便于讨论和互相提问,各小组在教室里按顺序就坐,这样做也方便平时过程性考核的记录。

(4)讨论形式。在课堂讨论案例时,为了使讨论具有针对性和竞争性,每次以一个小组的发言为主,其他小组成员就发言小组的讨论内容进行提问或发表个人观点,然后对两组的表现进行评比。这样既可以达到全班交流的目的,又可以形成良好的案例教学氛围。

2.案例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课前的准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师选择好案例后,应充分分析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相关资料,进而准备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提前给学生分发案例资料,并把讨论的问题、基本要求告诉学生,指导学生阅读案例;要求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前必须认真地阅读案例材料,对营销活动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以及其中的一些细节能够准确把握,这是进行案例讨论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学生,学生根据老师预先布置的案例,搜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点,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小组主要观点,特别是课堂发言的小组,还要对发言的方式、内容进行准备,其他小组还要准备对发言小组提出问题。

(2)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师生教与学所作努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合作以发挥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在这个环节,每个小组选择代表主讲到讲台上陈述小组观点或现场展示策划方案,其他成员补充,配合其它方式,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班上其他同学就两个小组表达的观点进行点评或提问,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被提问方根据本小组的观点及掌握的资料进行解答,若不能解答,可请求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助。

(3)点评与总结。学生发言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表示对学生劳动的尊重,重视其见解和观点。在学生发言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要点评,同时归纳学生发言的主要观点,以利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挑起争论的“事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教师点评时,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适时、到位。可以表达观点但不进行简单判断,通常是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讨论能够继续,比如“还有什么可替代的方案吗?”“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等。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者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评议,让学生尝试总结辩论,进而明确方案是否可行,哪些方案具有独到之处,是否还存需要改进的环节等。

(4)指导撰写报告。案例分析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创新能力、群体与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要让学生在个人分析及与他人讨论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案例分析报告质量评定分数,记入成绩,以此激励学生踊跃参与。

三、案例教学的运用

虽然案例教学法有诸多的优点,在教学中也不能片面地强调其重要性,而忽视其他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没有理论基础案例分析无从下手。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应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有效地结合,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法应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加以运用。对刚入学的新生,由于他们刚刚接触企业管理知识,相关知识储备不够,分析问题能力有待于培养,因而整个课程中一般以两次为宜,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分别进行一次。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增加案例教学的次数。以32课时课程为例,四次左右为宜,如分别在《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目标市场选择》讲完之后各进行一次,期末时再进行一次整个课程的综合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徐国伟.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体会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21).

[2]武文珍.案例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01).

[3]万蓬勃.高校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困惑及对策探讨[J].北方经贸,2008(05):159-160.

[4]刘桂清.对中职高专案例教学法的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8).

上一篇:美国保险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下一篇:消费者概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