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农信联社:改革带来强劲发展

时间:2022-10-02 12:06:38

菏泽农信联社:改革带来强劲发展

党的十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近几年来,菏泽农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农信社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建立完善新的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力促改革发展创新,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开创了菏泽农信新局面,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各项存款余额由2007年的195亿元增加到68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由164亿元增加到451.4亿元;菏泽多项经营指标跃居全省前列。省联社对办事处的综合考评由D级上升为A级。各项贷款存量、增量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7.54%和35.44%,均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存、贷款业务占据全市金融市场半壁江山,经营利润16.16亿元,居全省第4位。菏泽农信成为了改革创新的践行者与领跑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改革创新带来的发展成果,真正成为支持菏泽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前些年,由于历史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全市农村信用社存在诸多问题,人心涣散,管理机制落后,员工队伍价值取向不一致,多项工作在全省一直垫底,成为全省农信的“省尾”。针对这一现状,办事处党委痛定思痛、反复讨论,大胆改革,做出了“摸底子、补欠账、出重典、动真格,标本兼治、强力突破”的重大决策,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

思想改革,确立核心价值观。打破旧框框,摒弃旧观念,全方位推进思想观念大转变,建立起制度管人、市场化选人用人等七项新机制,引发了新旧机制的大交替、利益格局的大调整,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引擎和动力。全员上下,人心思变,人心思干,群策群立,共谋发展,形成了上下一心,左右同步的良好局面。

制度改革,规范员工行为。为了让全体员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出台、修订、补充、完善从严治社“十项规定”、《县级联社班子成员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办法172个,规范操作流程86项,建立了一整套“内容齐全、上下连贯、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把“领导第一,制度第二”的错误观念改为“制度第一,领导第二”,从根本上打破了领导说了算,领导说干咱就干的错误认识。

信贷管理改革,明确贷款模式。在管理上,通过实施贷款责任认定与免责、贷款责任承担模式改革等信贷管理“四项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贷款责任不清、追究乏力、信贷人员与业务发展不匹配的“瓶颈”问题,彻底打破了新老贷款“一锅粥”局面,责任不清,职责不明,推诿扯皮的现象,完善了审贷中心运行机制,优选、培训贷款信息录入员,完善贷款信息审核制度,严把贷款录入关,解决了过去贷款资料不真实的问题,强化贷后检查、借助当前智能手机软件功能,试点推广借款人信息定位系统,解决贷款找不到人和贷款交接难的问题。强化期限、还后再贷和借新还旧管理。强化催收管理,强化责任追究,堵塞了漏洞,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充实、调整、优化客户经理队伍配置,补充客户经理265人,并充分发挥基层信用社主任“最大客户经理”的作用,缓解了信贷人员紧张的压力。设定新增不良容忍度和免责率,超过部分,自下而上逐级追究客户经理、信用社主任、部室经理和联社高管的责任。二、三季度末,新增不良超容忍度的,联社主任末位淘汰;四季度末,超容忍度的,联社理事长末位淘汰。至9月末,新增不良2.78亿元,控制在1%以内。

内部改革,纯洁员工队伍。针对内部的顽症、重症,办处一班人采取重拳出击,抓标治本,开展内外部综合治理。针对不良贷款占比高、数额大,内部责任清收收不动,民事诉讼执行难等问题,以收回贷款为目的,强力实施“债权买断”、“先开后返”、“先逮后放”三大硬招,严厉打击了内外勾结诈骗贷款、“吃拿卡要”等违规违法行为,开除275人,刑拘、逮捕内部人员108人,基本刹住了违规违法之风,被称为菏泽的“金融风暴”。

环境改革,打造诚信环境。针对外部的“钉子户”、“赖账户”编造假资料、假用途诈骗贷款,“谁欠贷款多,说明谁‘有能力’,谁不还贷款,说明谁‘本事大’”的不良信用环境,联合公安机关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击外部诈骗贷款专项活动,立案542起,刑拘、逮捕144人,直接收回不良贷款1.02亿元,通过震慑间接收回不良贷款2.51亿元。与此同时,与市纪委联合开展清收公职人员拖欠不良贷款专项活动,收回贷款8000多万元;与法院联合开展积案集中执行活动,累计执行案件1890起,收回贷款2.39亿元,其中累计执结1695起,收回贷款2.27亿元,压制了邪气,树立了正气,净化了内外部发展环境,群众的诚信意识逐步增强。

机制改革,增强队伍凝聚力。在干部的认用上,打破干部选拔任命制、管理岗位“铁交椅”,强力实施县级联社领导班子优化改革。针对县级联社部分班子成员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工作被动、管理松驰、效率低下等问题,大力推行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近几年内先后有40多名不适应改革发展形势的县级联社班子成员退出管理岗位,50多名年轻有为的优秀人员得到提拔重用。县级联社班子的责任感、危机感明显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明显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

上一篇:“绿色产业”富万民 下一篇:从科尔伯格到后科尔伯格: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对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