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历史文化视野下有形文化遗产资源的汉英翻译策略

时间:2022-10-02 11:35:48

燕赵历史文化视野下有形文化遗产资源的汉英翻译策略

摘 要:结合有形文化遗产的内在特质,阐述了有形文化遗产资源的翻译原则和方法策略,进而提出了燕赵历史文化视野下有形文化遗产资源翻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有形文化遗产 汉英翻译 策略

河北素有“燕赵”之称。文化底蕴深厚、有形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历史遗存众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华文化越发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纷至沓来,河北省内有形文化遗产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越发的突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着燕赵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必须针对性的提出基于燕赵历史文化视野的有形文化遗产资源的汉英翻译策略,以便更好的服务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升文化的影响力。

一、有形文化遗产资源的翻译原则

1. 跨文化交际的原则

有形文化遗产资源翻译的根本目的是要诠释文化和传递文化,一方面要让受众作出最接近历史真实的理解,同时更要让他领会到其中的文化韵味,这就要求译者首先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这一基本原则,不仅仅是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熟练运用,更要对有形文化遗产资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深刻的体会。

2. 忠实而明了的原则

有形文化遗产资源翻译的衡量标准首要是看译文的忠实程度。高质量的译文不仅是对有形文化遗产的简单描绘,更要能够清晰而准确地把文化传递给受众。在翻译过程中力求体现有形文化遗产的风韵,语言运用既要生动活泼还要能呈现其独特气息。同时,由于有形文化遗产涉及历史文化的演变迁流,如译文太过复杂则易让受众如入雾中,这就要求译文一方面要忠实,文字描述恰到好处,还要遵循明了易懂的原则,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3. 信息准确的原则

有形文化遗产均有独特的历史底蕴,乃至其名称的由来都历尽了沧桑变幻,蕴含了无比丰富的文化信息。译者在保证译文忠实度的前提下,要重点把握其是否能够准确传递出受众渴望并且需要得到的文化信息。为此有必要在翻译过程中巧妙的加入某些重要的背景知识。

二、有形文化遗产资源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1. 音译法和意译法

对于有形文化遗产资源名称的翻译多采用音译法、意译法或者二者交互使用的方法。特别是对于某些有形文化遗产资源中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质或者历史渊源过于复杂悠久,有形文化遗产资源可直接采用音译法。例如保定大慈阁的“大慈”原指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如按照其深层含义翻译为Mercy Temple,会让国际友人有如入雾中的感觉,而进行详细的解释又会使翻译太长,此时一般应直接译成“Daci Temple”更加简洁明了,对于其中的典故,可另行注解。

也有某些有形文化遗产使用意译的方式会让受众理解起来更容易些,比如直隶总督署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翻译时可采用The Zhili Governer’s Office,单从字面上便可得知这是直隶总督的办公场所。再如古莲花池也可采用意译的方法,译为Ancient Lotus Pool,通过名称便可知晓此园与荷花密切相关。

2. 补益法和去除法

由于有形文化遗产的翻译涵盖的历史文化太过丰富,仅靠单纯的直译并不能完全精准传达出其含义,这时便需要译者结合翻译对象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可以对译文进行补益或去除,既可适当补充说明或加入关联背景,也可将不影响对文化理解的部分隐去。例如,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之妻窦绾墓中发现的长信宫灯。此灯乃为长信宫所出土,并因此而命名,鉴于此历史背景,有译者将其翻译为The Changxin palace lantern,但也有译者翻译为Gilt Bronze Human-Shaped Lamp,对其外形有了追加性的描述,同时去除了长信宫的信息。在同一墓葬中还发现了金缕玉衣,按照上述原则一般译为The jade garment sewn with gold thread,追加了“缝制”一词。

3. 类比法和释义法

为了让有形文化遗产的信息更迅速地让国际访客产生共鸣,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进行翻译,换句话说就是运用受众耳熟能详的事物取代直译。比如观世音菩萨可译为Eastern Venus。

如果有形文化遗产的文化渊源异常复杂而又难被受众准确的理解,便可采用释义的方法,例如在满城汉墓中出土的国宝“错金博山炉”,其炉身如豆状,炉盖之上则雕镂了用来寓意海上仙山的“博山”。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香料置入炉内点燃,香气便会透过炉盖的微小孔隙,徐徐而出,香薰弥漫。错金是一种金银装饰工艺,博山则为传说中的仙山。我们可以翻译成Boshan bronze incense burner inlaid with gold(an incense burner, height 26cm)。表层意义的翻译,再加上进一步的解释会让受众更加清晰地感知其意义。

三、燕赵历史文化视野下有形文化遗产资源翻译的建议

有形文化遗产的翻译对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译者不但要能够深入历史,还要具备尊重历史的态度和踏实做事的精神。总的来看有形文化遗产的翻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解释过程,译者必须具有对历史文化内涵把握和处理的能力。在翻译之前,译者要对其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透彻的了解,对于它的文化渊源、历史典故以及发展历程等都要掌握清楚,要力求将其所历经沧桑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来,更好的进行国际化的文化传播。翻译过程中还要特别注重译文表达的明确性、客观性。有形文化遗产翻译面对的是国际友人,这就要求译文必须一目了然,还要不失客观。最后译者还要牢牢把握住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导向性。总之有形文化遗产的翻译工作者们要对历史和文化有精准的把握和运用,以中华文化的传播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让受众能够快速感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一篇:浅析色彩在品牌设计中的作用 下一篇:成语作文,作文中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