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2 10:26:54

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由于高校扩招造成音乐专业学生数量迅速扩张,毕业生数量也急剧增长,这也造成了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黄淮学院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艺术类考生人数的增加,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为研究这一课题,笔者特意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对象以黄淮学院音乐专业2009级在校毕业生为基本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跟踪调查和座谈会为辅的形式。其中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8份。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又专门组织部分学生进行座谈,同时对近5年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以期得到进一步了解。调查问卷中,男生占20.68%、女生占79.32%。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现将他们的就业现状总结如下。

1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1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窄

很多高校的音乐专业基本上分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两个专业,这决定了学生对声乐或钢琴比较专注,虽然开设器乐、舞蹈、音乐制作等课程,但是学生不是专业学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对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定位一般都是文艺骨干,比如在学校当音乐教师、在企业和事业单位充当文艺骨干或就职于文艺团体。经调查我们发现,关于教师岗位,一个学校最多需要一至两名音乐教师。黄淮学院2007级108位毕业生中,其中2人考取研究生,进入私立高中1人、初中5人、小学1人、幼儿园1人,特岗教师15名,部分学生通过灵活就业进入私人琴行担任教师或到大型酒店从事演奏和演唱工作,其余学生则改行,进入到银行、保险业、电台、业务公司等行业。

1.2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随着电视台选秀节目的增多,涌现出大批的明星,这些明星因选秀比赛一夜成名,现在收入不菲。这种现象增强了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斗志,他们产生了毕业工作后就能“一夜成名”和“赚大钱”的想法。可是当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

2影响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2.1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扩招人数与市场需求不相称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高校为了扩大生源、增加经费,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大量扩招。然而扩招的人数多,就只能大班授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在当前就业比较困难的形势下,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比较狭窄,市场的需求率较低,虽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普遍是面向文艺团体或者当艺术教师等。有的企事业单位里只需要一名文艺骨干,比如一些小型私企,老板为了节省雇佣人的开支,有时并不去招聘文艺骨干,一般由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兼职做一些文艺工作。因此,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扩招人数与市场需求不相称。

2.2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

在调查问卷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好高骛远,虽然刚踏入社会,但不愿意就业于工资较低的单位,从而错失机会。还有一些学生只选择专业对口的单位,他们殊不知80%的人在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与专业不相符合。如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处于计划经济的时代,还被稳定的工作性质、优厚的薪酬待遇和吃财政的观念牢牢束缚着,不愿意脚踏实地、俯下身子去学习和工作的话,注定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3促进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对策

3.1培养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

3.1.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调查问卷“你是否有比较明确的个人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的问题中,很多学生选择的是“不太明确”和“不明确”。可见,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没有足够重视。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职业规划的黄金时代。高校不仅要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应该注重实效性,引进生动的教学手段,不局限于课堂,可以邀请成功人士介绍经验,陆续开展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有关的演讲比赛、报告会、座谈会、模拟招聘会、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使课堂具有吸引力。

3.1.2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自己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为他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就音乐专业毕业生而言,创业组织文艺演出团体和辅导培训班,也能提高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高校应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提早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并且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主要内容纳入必修学分管理体系,向学生讲授创业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课程教学中,还要根据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剖析、创业论坛、专家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触动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激情。

3.2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3.2.1改变高校办学模式,保证毕业生供需结构平衡。高校要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必须改变重招生、轻就业的思想观念,实地考查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对于就业市场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招生数量,对于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果断减少招生数量,扩大选修课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普通高校不可以盲目招生,只追求眼前利益,应当保证毕业生供需结构平衡,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保证本校品牌的质量。同时系、院要认真思考本系的已有条件和设备的试用情况,决不可盲目招生,失去特点,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低下。

3.2.2转变教学方式。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学依然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学生并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音乐专业具有个体特殊性的特点,同一年级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使得音乐教学成为一种沉闷的传授,有的甚至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情体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主动的参与和体验,对音乐观念的价值理解及音乐风格的认识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3.3加强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

3.3.1有组织地开展对外演出实践活动。高校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舞台技能,接受社会和群众的检验,应当有组织地开展对外演出实践活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计划地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演出。在演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锻炼勇气与胆量,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互相学习,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并在演出中不断成熟。校外演出实践可以承接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传统节日、单位庆典、开业宣传、主题联谊、职工比赛等演出。每次活动应请合作单位签写意见反馈书,及时总结经验,在实际教学和排练过程中不断改进,努力达到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培养要求,从而提高就业率。

3.3.2增加音乐教育实习机会。近些年来,社会上开设了很多音乐培训班,这无疑给音乐系的学生增加了就业机会。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增加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教育实习机会,与当地学校和培训机构进行联系,组织学生实习。音乐教育实习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阶段,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学会基本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评课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走向社区文化单位、老年大学、部队和农村学校,辅导当地中小学生的课外音乐学习和社区群众文艺活动的节目指导,巩固专业知识,积累为社区群众教育服务的经验,使学生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应用和自我价值的体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观德.大学毕业生就业特点与解决就业难的对策[J].培正商学院学报,2004,(03).

[2]高敏成.高校音乐教育“重技轻文”现象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3).

[3]李国昌.建立三赢的毕业生就业市场[J].学习月刊,2006,(06).

上一篇:系部资料室标准化管理理念的实践分析 下一篇: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