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02 09:27:32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分析我院皮肤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玫瑰糠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索非那定,对照组36例给予非索非那定。两组均以14 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80.5%(2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 < 0.05)。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6/40)、11.1%(4/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 > 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索非那定辅助治疗玫瑰糠疹效果理想,并不增加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玫瑰糠疹;复方甘草酸苷;非索非那定

[中图分类号] R758.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060-02

玫瑰糠疹是一种轻度的浅在性、急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炎症,为玫瑰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斑疹[1]。好发于四肢近端和躯干,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玫瑰糠疹,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皮肤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玫瑰糠疹的患者76例[2]。其中男39例,女37例;年龄19~53岁,平均(37.3±3.1)岁;病程3~54 d,平均(21.7±1.8)d。皮疹为椭圆形蚕豆大小,边缘有领圈样薄,中心黄褐色外周浅红斑。排除标准:药疹/银屑病/体癣等疾病、外二期梅毒、严重低钾血症/高血压/高钠血症者及心衰者、肾功能衰竭者、复方甘草酸苷及非索非那定过敏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等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局部采用止痒剂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治疗期间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非索非那定(浙江万马药业,国药准字H20060150)6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生产厂家: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国药准字J20080080),2片/次,3次/d。两组均以14 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头晕、心悸、灼热感、潮红。

1.4 疗效判定标准[3]

痊愈:瘙痒等自觉症状消失,皮损消退面积>90%,皮肤表面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显效:瘙痒等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皮损消退面积>70%;有效:瘙痒等自觉症状减轻,皮损消退面积在50%~70%;无效:皮损消退<5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轶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5%(2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 < 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悸、灼热感、潮红,无因不良反应而出现停药。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5.0%(6/4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1.1%(4/36),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意义(χ2=0.25,P > 0.05)。见表2。

3 讨论

玫瑰糠疹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面积广泛,病期较长,患者自觉不同程度瘙痒,病程具有自限性[4]。组织病理学特点是表皮内局灶性细胞间水肿,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单个核细胞表皮内局灶性聚集。致病机理主要包括病毒感染、变态反应、自身免疫、遗传性过敏等学说,结合其临床特点认为病毒感染学说可能性最大[5]。常以母斑为首发症状,1~2周后出现与皮纹一致的皮损子斑。皮损可相互融合,呈地图状,病程常迁延数月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治疗上基本上给予对症治疗,减轻过敏反应以及止痒;局部采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外涂等,只是起到一个暂时性、局部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对于疾病本身的治疗作用很少。

复方甘草酸苷主要含有甘草酸苷、L-盐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其临床作用为促进胆色素代谢、抗炎、抗过敏、抑制过氧化脂质反应、清除自由基及保护皮肤膜结构以及促和调节免疫等作用[6]。临床上对于严重的皮肤病常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抗炎、抗过敏的治疗,但治疗初期效果显著,一旦停用或使用时间过长则会产生“反跳”现象。甘草甜素制剂,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能诱发γ-干扰素,无明显皮质激素样副作用,具有类皮质激素样的作用,有利于玫瑰糠疹这类皮肤疾病的临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避免了这些缺点,它对于常见的炎症性和过敏性皮肤病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非索非那定是新型的H1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H1受体调节的组胺效应,影响体内的各种炎症和过敏机制,其能缓解肥大细胞、嗜碱性白细胞、上皮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7]。发现非索非那定片可以拮抗引起瘙痒的介质,减轻瘙痒,提高生活质量。本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索非那定,联合治疗玫瑰糠疹,提高了临床有效率。单独应用非索非那定其临床有效率为80.5%,而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应用,可将临床总有效率提高到90%以上。同时没有增加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参考文献]

[1] Chuh A,Lee A,Zawar V,et al. Pityriasis rosea-Anupdate[J]. Indian J Derm a to[Venereol Lepro],2005,71(5):311-315.

[2]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性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

[3] 黄朝伟,陈文涛,刘巧,等. 凉血活血汤联合NB-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1):40-41.

[4] 苏伟团.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辅助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0,16(21):142-143.

[5] 刘洁石,宫照敏.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5例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09,12(24):59-60.

[6] 朱军朝,褚奇星.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药房,2003,14(4):236.

[7] Greiner AN,Meltzer EO. Pharmacologic rationale for treating allergic and nonallergic rhinitis[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6,118(5):985-996.

(收稿日期:2012-08-02)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下一篇:单纯后路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