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三种爱

时间:2022-10-02 08:53:59

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三种爱

保罗・韦地博士的问卷调查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尊重与爱心是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种爱: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博爱(广博的爱,母性的光辉照耀所有学生)

著名作家雨果说:“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所以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班级每一个学生,做到孔子倡导的:无私无隐,坦诚面对。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博大、无私、均等的,母亲不会因为儿女的长相、体质、智力等情况而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无论是对帅气、漂亮、聪明、可爱的孩子,还是对丑陋、笨拙的孩子,母亲都会付出百分之百的爱去面对他们,让他们均等地去享受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温暖的母爱。爱心,是燃烧的火,会让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作为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热爱学生。教师只有像对待儿女一样地给予学生平等、公正、无私的爱,才会让学生感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关心;只有感受到尊重才有平等,感受到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们放下你的架子,弯下你的腰,学生就会向你微笑。老师,请您给学生以大海般的博爱吧!

二、面向学困生的慈爱(母爱,万般柔情,耐心、感化学生)

有人说过:做教师的就要像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利文。她有极大的耐心,她每堂课都坐在海伦的身边,还把老师讲的内容都给海伦拼写出来。由于大多数的书印刷条件不足,她就把书上所写的内容写在海伦的手上,这样来亲自“读”给海伦听。就这样,她把一个又聋又瞎的海伦变成了一个有用的人。正如一句英语谚语所说:“He that can have patience can have what he will.”(拥有耐心的人往往会拥有一切。)教师要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更大的耐心,更多的付出。尊重是缕春风,在我们的教育主体――学生中,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相对学得差,前者就像笔直粗壮的树木,几年后就能成材,后者犹如弯曲纤细的小树,不扶直不增加养料就会枯槁。但他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自尊心强,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允许孩子出差错。在课堂上或者辅导中,要给予学困生充分的耐心,给予他们特别的爱与关心,让他们的自信始终伴随着生命的成长,学习的进步,以进步为契机,激发他们内心主动学习,探究发展的信心与动力。这一棵棵弯曲、纤细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有个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师的爱,就好比是我们的妈妈――一个爱自己的学生胜过爱自己孩子的‘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我――慈母般的胡老师。您刚带我们语文课的时候,我胆子非常小,再加上学习不优秀,上课不积极发言,生怕说错了,怕老师您骂,每当这时候,您总是亲切而又和蔼地说:‘别害怕,别紧张,说错了我不会责怪你的,只要勇敢地回答问题就是好的。’这时,您的眼睛里流露出鼓励的目光。啊!这晶莹的目光,只有亲切的慈母才有呀!”从学生的言谈中,我们感到在学生需要帮助,需要尊重,需要支持的时候,慈母般的爱会给他们无比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面对问题学生时的师爱(严慈相济的师爱,刚柔并使)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问题学生并不是天生的“坏”学生,从一个个精灵般可爱的孩子,变成老师面前无药可救的问题学生,都有一个过程,每一个孩子变坏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所以,教师要给予问题学生充分的爱心、耐心。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爱的光芒。慢慢感化他们那尘封已久的心灵坚冰,接受阳光雨露般的师爱,重新找回失去已久的快乐与欢笑。同时,老师也要坚决指出学生的错误行为和错误思想,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过失与缺点。古人说“严是爱,松是害”、“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对学生要严如慈父,一丝不苟。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因为,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尚差,有时一玩起来就忘乎所以。

教师,请善待后进生!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你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教师的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三种爱,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功能。

上一篇:加强师德修养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下一篇:高中新课程改革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