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问题:相爱的人不该回避

时间:2022-10-02 08:39:38

财产问题:相爱的人不该回避

一说到财产的划分,对于即将步入婚姻的男女来说,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般人都会这样想:都要结婚了,往后就在一起过日子了,还分什么你的我的,不吉利,也难为情。但是现实中,财产问题给爱侣们带来的困扰却是屡见不鲜。而且,相当多的人其实对《婚姻法》关于财产问题的规定并不是十分明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两个事例。

事例一

我与同居男友的财产纠葛

叙述:李欣欣,女,30岁

职业:某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

婚姻状况:未婚

因为在大学学的是广告专业,学校一毕业,我就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始独立创业,通过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如今我拥有了一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并且每年都有一笔相当可观的经营利润,在同龄女孩子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了。

我的前男友是某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我们是在他的节目里相识的。那时侯虽然我们彼此都深爱着对方,但我与他的爱情之舟最终竟搁浅在了财产问题上。

那是2003年5月的事了。我与前男友的婚事终于被双方父母提到了议事日程。我们忙着拍婚照、买家具、写喜帖,整日里忙得不亦乐乎。但是不知为什么总有一种深深的忧虑困扰着我,使我在幸福之余又有些闷闷不乐。母亲看出了这一点,就和我谈了一次心,我向母亲和盘托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

事实上,自从与男友谈恋爱至今,我对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他各方面都太优秀了,整日里都有那么多女孩子围着他转,而男友的缺点就是有些花心。另外,据我所知他目前还存在着债务纠纷,具体数额多少我却不得而知,男友也从来不提。这不得不使我感到了某种潜在的威胁。但是为此放弃他吧,我又有些不舍。于是母亲出主意说让我们尽快去做一下婚前财产公证,这样即使以后他变心了,也不能多分走我一分一毫的私有财产,我的财产还会对他产生一种无形约束。我为终于找到了一个既能束缚男友同时又可保护自己利益不受侵害的好办法而高兴。我试着向男朋友提出财产公证问题,不料男友却为此勃然大怒,认为我这样做伤害了他的自尊,是出于对他的不信任,他愤然于距我们结婚日期不到一个月之际向我提出了分手,并结束了我们恋爱以来长达两年的同居关系。同居期间一些大小生活用品几乎都是我一人置办的,现在也全部被他搬走了。他的这一做法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权力去阻止他。

记者:一方为了保护自己财产以防不测,要求公证,另一方却恼羞成怒不同意公证,那么,关于婚前财产,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呢?

律师:李欣欣所遇到的困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都曾经面对过,较为典型。这是不懂新法所造成的后果。其实,早在2000年10月份,新的《婚姻法》修正草案对婚前财产就已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相当多的都市人对新《婚姻法》并不了解。在这个案子中,男女双方当事人也一样都还局限在旧的《婚姻法》观念中。

旧的《婚姻法》司法解释关于婚前财产这样规定:生活资料经过4年、房屋和其他生产资料经过8年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这种规定法律依据是不足的,不符合物权法的原理。所以新司法解释已经给予否定,并规定如无特别约定,婚前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延续而转化为共有财产,也就是说,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即使双方婚龄再大,离婚后一方也不能分得另一方的私有财产。这样规定,也杜绝了以图谋对方财产,为耗时间而拒绝离婚的不良行为。

按照法律,李欣欣婚前的个人财产就天然属于李欣欣个人,不受“四年”、“八年”之说的限制。所以,李欣欣担心自己的男朋友仅仅是因为图谋自己的财产而结婚,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去对婚前的财产进行公证,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相反,如果她的男友提出公证,并想要把他们的各自的婚前财产约定为两人共有或者男友一人所有,那么,李欣欣怀疑男友的结婚动机,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记者:在这个事件最后,主人公的男朋友处理他们同居时候的财产做法是否合适呢?关于同居时财产的划分和归属问题,新法有什么样的规定?

律师:李欣欣男朋友的做法是不合法的。对于同居时的财产处理,新旧《婚姻法》规定有所不同。依照过去司法解释,解除同居关系时,财产按照双方当时出资多少的份额划分共有关系,也就是说,你当初出资多少,你就可以按照出资的比例得到相应比例的同居财产;现在司法解释第一次在同居双方财产问题上将双方关系等同于夫妻关系,不论当时各人出资份额多少,都属于共同所有。按照前者规定,出资少的一方(往往是弱势一方)的份额肯定少,而按照后者则是所有财产不论份额,一律平等共有,这样规定有利于保护弱者,应该是一个非常“善”的规定。

按法律规定,虽然同居财产是李欣欣全部出资,但是如果李欣欣想要追回的话,也只能追回其中一半。她应该首先和男友协商妥善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搜集自己出资的证据,比如购物发票之类,通过法律解决。对于男方来说,即使自己是弱者,也不应在彼此无约定情况下独自处理或独占,而应当共同协商或平等妥善解决。

事例二

我们的财产协议有效吗

采访对象:师萍,女,38岁

职业:某私立学校校长

再婚龄:1个月

我是一个离异再婚者,和新婚的丈夫各自都有与原配所生的孩子。由于是第二次走进婚姻的围城,我们双方都显得非常慎重,也考虑到了财产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我自己办有一所私立学校,收入颇丰,目前拥有自己的车、房、实体等财产,而现任丈夫是一家国营企业的中层干部,虽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但家底较薄,且有老人、孩子需要供养。目前我已与他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只是结婚仪式还没有举行。身边的一些朋友在得知了我们的情况之后,许多人向我提出了警告,并嘱咐我应该对婚前财产进行公证,我也考虑到我们各自都有长辈和下一代,等孩子们长大成人了,也许各种不可预料的事情会接踵而至,届时出现一系列财产或遗嘱问题时又该怎么办呢?这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并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啊!

思前想后,我终于决定和新婚的丈夫补办一次财产公证,只是不知道法律对夫妻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是怎么规定的;另外,我也很担心某些小细节,对于我们的婚前婚后财产,只是和丈夫进行了私下约定,不知这样具不具备法律效力,而且,财产公证的一系列程序该怎么执行尚不明确,会不会很烦呢?

记者:据我们了解,师女士对于婚前和婚后财产所有权问题的担忧,在一些再婚人群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对她提出的问题,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呢?

赵任:所谓夫妻个人财产,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前各自所有的财产和其它夫妻个人的特有财产。首先一方的婚前财产就属于个人财产,这我们在上一个案例中解释过,在这个案子中,师女士的车、房、实体,在婚前已经有了,就属于师女士个人财产。另外,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也属于个人财产,比如女性专用品,男性专用品,属于各自,这也很容易理解。再有就是一方带有人身性质的补助金、福利财产、人身保险费、医疗费、伤残费、保健费等;一方在社会贡献中所得的荣誉奖品、奖章等。因为这些财产是锁定某个个人的,没有这个人,这些财产也就不存在,它不会随着该人的结婚、离婚、再婚发生更改,是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还有就是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这里遗嘱或者赠与的措辞很重要,要看它遗或者赠“给你一个人”还是“给你们俩”。还有就是双方约定为个人所有的财产也属于个人。

所谓夫妻共同财产,简单说就是双方领取结婚证起到一方死亡或离婚时止这段时间所得的财产,也就是说婚后财产的增值部分,它包括双方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等。比如这个案子中师女士婚后实体经营所产生的利润、师女士和现在丈夫的工资所得等,应当是夫妻共同财产。另外假如有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只要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没有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那就是两人共同所有,属于共同财产。

记者:那假设在结婚以后,师女士买了一块价值10万元的手表送给丈夫,在离婚时候,手表应该归谁所有?

律师:夫妻婚后相互赠与物品,比较难划分是你的还是我的,关键要看是用个人财产买的还是用共同财产买的,如果师女士能证明买手表的钱是用自己个人财产,那是可以索回的,实际上要提供证据是比较难的。但是法律上有一个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不明确的应当归夫妻共同所有。所以,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按照共同财产来划分,一人一半。假如师女士自愿放弃,那手表就归丈夫所有。

记者:刚才我们在谈到财产划分的时候,多次提到“特别约定”,在这个例子中,师女士和丈夫也作了约定,对于夫妻财产约定,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呢?

律师:法律有一个原则:合理合法的约定大于法定。这样规定,其实对夫妻之间自主处理财产问题的空间是很大的。按照法律:“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师女士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丈夫协商,将自己实体所得的利润约定为自己个人所有,甚至加上工资所得或者工资中一部分也归自己所有,只要丈夫没有异议,就可以。其实,从保护自己财产的愿望出发,师女士也只需要做这样的约定。

这种约定可以在婚前进行,也可以在结婚后进行。师女士在婚后和丈夫约定,也是可以的。师女士和新婚丈夫已经有了私下的约定,只要这个约定是书面形式,而且经过双方签字,就是有效可靠的。当然,愿意由律师进行见证,或者到公证处公证,也是可以的。假如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只要将来离婚时候,对方没有异议,也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划分财产的,但至少法律会按照婚前财产按个人财产处理,婚后财产的增值部分按共同财产的原则进行划分。

记者:如果师女士要做财产公证的话,手续会不会很麻烦?

律师:不麻烦。办手续前只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个人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本,已婚的还要带上结婚证。2、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如房产,未拿到产权证的带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3、双方已经草拟好的协议书。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个人基本情况;财产的名称数量价值状况归属;上述财产的使用、维修、处分原则等。签字在公证员面前进行。材料准备好后,双方必须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委托他人或一个人来办理公证,是不会被接受的。

上一篇:生死离别,角膜奉献女友 下一篇:悲情沙龙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