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目视化管理在井下作业现场的应用

时间:2022-10-02 08:17:52

安全目视化管理在井下作业现场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实施目视化管理作为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科学管理的一种手段。而目视化管理作为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化显示为特征的现场管理方法既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又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安全 目视化 井下作业现场 应用

在石油天然气行业井下作业系统中,目视化管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视化管理直接体现着单位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甚至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危险程度较高的井下作业系统,加强和持续推进安全目视化管理,改善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加强人员目视化管理培训教育、营造安全的目视化生产环境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

1 目视化管理的概述1.1 目视化管理的概念

简单地讲,就是利用人的感官视觉,将相关管理的事项,转化为浅显易懂的颜色、文字、图片、图表、标识、照片、录像带等,从而达到提醒、控制、警示、预防的作用与目的。目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使不管是谁都能很容易就看出正常或是异常的状态,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手段,是看得见的管理,是一目了然的管理,是用眼睛来管理的方法。2 安全目视化管理在井下作业现场的应用

井下作业系统推行安全目视化管理就是利用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尽可能地将管理的要求和意图让员工都看得见,借以推动看得见的管理,实现自主管理、自我控制,提升现场作业的安全性,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根据现场情况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现场管理者要专门就现场安全目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提升安全目视化管理的水平,发挥目视化管理对安全的促进作用。

2.1 井下作业现场安全目视化管理对象

井下作业现场的安全目视化管理是指通过适宜于现场的安全色、标签、标牌等方式区分人员、明确工器具、工艺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及井下作业现场的危险状态等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井下作业现场安全目视化管理的五个方面:

2.1.1人员安全目视化管理

现场作业人员目视化管理,从员工的衣着、佩戴开始,全面实施目视化管理,即员工的安全帽实行统一的色彩分配,员工的工作服实施以符合HSE体系管理的统一荧光带式工作服,员工所佩戴胸卡实施统一的具有员工姓名、工种、血型、安全岗位职责的卡片,让人从着装和胸卡就能一目了然地清楚员工的岗位和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应急措施。具体如下:

(1)人员劳保着装目视化

现场作业人员应统一着装工作服,外来人员着装应符合安全要求,并与现场员工有所区别。

(2)安全(鞋)帽目视化

现场作业人员应配备防砸工鞋,特殊工种增加静电电阻测试、静电释放劳保工鞋、限定工作区域。安全帽配戴应统一规范,白色为管理人员;黄色为-安全监管人员;蓝色为承包商;红色为现场操作人员。

(3)人员证件目视化

现场作业人员应佩戴上岗证,进入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生产区域的人员,应佩戴入厂(场)许可证件,

(4)特种作业人员目视化

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时应佩戴特种作业合格目视标签。

2.1.2工器具的安全目视化管理

作业现场的工用具应用相关的标签标明各种工器具的使用状态,包括是否完好好用、是否超期未检等,利用工器具的定置与定位化管理,使现场员工易于识别工器具状态,避免误操作。具体如下:

(1)井下作业现场主要工器具:梯子、电动工具、发电机、压缩气瓶、电焊机、手动起重工具、检测仪、气动工具等。

(2)用提示检查状态、提示安全风险、用检查表检查,检查合格贴标签;未粘贴标签,表明该工用具检查不合格或未检查;不合格、标签超期及未贴标签的工用具不得使用;所有工用具的使用者必须在使用工用具前再次进行目视检查。

(3)标示现场工器具有效期合格日期、检测合格标示、超量程检测后需重新标定。

(4)对不同的工器具挂不同标签,显示不同的状态,并进行定置管理。

2.1.3工艺安全目视化管理

井下作业施工工艺安全目视是指井下作业的施工按照工艺流程,每个工序符合安全目视化管理的要求,它本身是描述工序重点和作业顺序的简明指示书,也称为施工步骤图,用于指导生产作业。它可以使员工清楚明了地知道施工完成的步骤与进度。

(1)井下作业施工工艺的一般流程:搬迁―安装―通井―洗井―试压―射孔―配液―压裂―排液(抽汲)―测试求产―完井―交井―投产―修井等。

(2)值班房内要有井下作业施工各个工序的工艺流程图。

(3)管线刷安全色或色环同时标明介质名称、工艺流向。

(4)井控装备安全目视化管理符合井控要实施细则要求。

(5)循环系统安全阀必须标明参数避免超负荷运行。

2.1.4井下作业属地安全目视化管理:

井下作业属地目视化即通过对井场区域属地的划分,使用各种安全标识对生产作业现场的各类危险进行标注、划分、隔离,确定属地管理,明确属地责任人,让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安全责任区,从而实现属地安全目视化管理。通过警示、隔离生产作业现场的各类危险,保证员工的安全,这样的可视管理,使安全生产规定易于遵守,简单方便。

(1)井下作业属地区域安全目视化管理划分:生活区、生产区、储罐区、泥浆池、紧急集合点、逃生通道等区域。

(2)标准化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应规范设置,工作或作业场所安全标志设置执行应符保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划分、固定生产区域的不同危险状况,红色指示线:警示有危险,未经许可禁止入内;黄色警示线:提示有危险,进入时注意。

生产作业区域内的消防通道、逃生通道,紧急集合点应有明确的指示标识。

(3)采用专用隔离带对临时性施工、维修区域、临时物品存放区域等进行警告性隔离,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4)采用保护性隔离对易造成人员坠落,有毒有害物质喷溅,路面施工等防止人员随意进入的区域。

采用围栏隔离。

(5)对于有危害的区域专门提示。

(6)长期使用的消防器材、逃生和急救设施应放置在指定位置,并做出标识。

3 结论及建议

实践证明,在井下作业现场开展安全目视化管理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实现标准化作业,发挥视觉警示作用,提高员工应对、控制、削减风险和隐患的能力。此外,科学、规范的目视化管理还可以直接、有效的提升企业形象建设,有利于促进安全文化的形成;同时更可以在提升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辅助加强制度、规范落实情况的监管,帮助、指导员工尽快了解井下作业现场的安全规程,有效识别危险有害因素,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系数。在作业现场的所有人员可以通过安全目视明白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各工用具的完整性状态并且可以自觉远离安全隐患,作为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及消除作业现场的各项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作业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从而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集团公司.安全目视化管理规定,2009

上一篇:一种新型气井井口研究及试验 下一篇:试油井选层压裂新工艺及现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