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生活”需要宽容与理解

时间:2022-10-02 07:59:39

“个性化生活”需要宽容与理解

慢生活、低碳、探险、禅修……对于部分中国人来说,这些曾经属于书本上的新奇概念,已走出纸面成为生活新选择。他们追求公益、环保的同时,张扬个性、新锐脱俗,“不求世人懂我,但求无憾此生”。

低碳、探险、登山、禅修、慢生活……,以往这些生活方式,在多数人看来还是一些特立独行者的“专利”,站在公众的角度来看,难免有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成分在里面,比如就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不务正业,不走正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但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和体验这样的生活,而且其中很多人已经把这样的生活常态化、专业化、职业化。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这么做之后又从中得到了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些“个性新生活”的体验与践行者,其中绝大多数人并非是不满于现实,为了逃避现实才做出这种选择的,相反,如果以世俗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成功人士,或者有着一份前途无限的事业,或者有着一份薪酬和待遇优厚的工作,过着让一般人艳羡的生活。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获得世俗成功的同时,精神世界却逐渐成了人生的一个短板,或者说在获得工作和事业给予他们丰厚物质回报的同时,却难以体会到人生真正的意义和幸福是什么。不夸张地说,这样的迷惘与迷失,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才有的,而几乎是一种时代性的,是影响到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虽然这样的迷失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却足以影响到一个人的幸福感,影响到一个人对生活与人生的真实体验。

而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一种时代性迷失,很大程度上和我们所处的经济时代,商品社会有关。为了获得世俗的成功,我们总是埋头赶路而无暇顾及其他,正如我们奔着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匆忙前行,却忽略了路边的风景。等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才猛然发现原来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但人生只有单程票,我们再也无法回去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低碳、探险、禅修还是慢生活,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暂时远离世俗的喧嚣与功利,更加注重人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虽然他们践行的具体生活方式并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透露着一种克制、朴素、本真的成分在里面。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最终不会就此遁入空门或者是过上现代隐者的生活,而终究还是要回归主流社会的,但是回归后的他们在精神面貌上已经焕然一新,比如多了一份对生活的超脱与淡然,少了一些功利心;比如多了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少了一些以自我为中心。

说到底,现代人的“个性化生活”既是一种对生活本义的可贵回归,同时回归后的他们又变得更加懂得生活。退一步说,他们所选择的“个性化生活”,至少对他人和社会是无害的,所以应该被宽容看待,值得理解与尊重。

上一篇:议论、抒情、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下一篇:文体指导之科学文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