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资产减值准备变革

时间:2022-10-02 06:50:24

试析资产减值准备变革

[摘要] 本文从原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存在的问题谈起,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在可以转回的资产范围、资产组合计提及计提范围三方面的变化, 并进一步探讨了新资产减值准备准则的实施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转回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全面推出了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本文试就其中的资产减值准备变革做一简单探讨。

一、原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存在的问题

1.坏账准备

原准则允许企业可以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这一规定对那些资产状况较差,会计核算不规范的企业来说,只能成为他们调节财务状况的工具。主要的做法有盈利上升,多计提减值准备;盈利下滑,再将减值准备冲回,把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企业报告业绩的蓄水池或缓冲区,以达到其操作利润的目的。

2.存货跌价准备

原准则允许企业对存货的跌价准备进行单个或分类计提,对发生存货计提情况的判断由企业自行决定,这难免给一些企业空隙可钻。

3.短期投资减值准备

原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这便给了一些企业灵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通过对计提方法的选择来达到左右利润的目的。

4.长期投资跌价准备

从会计处理的角度看,长期投资有成本法和损益法两种。权益法要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当期损益要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因此部分企业就根据自身的利益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比例在20%上下随意变动,以达到控制利润的目的。

二新资产减值准备准则的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1.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转回

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在原准则下,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转回基本来源于会计估计,导致一些公司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操纵利润,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频频发生,造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堵上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通道,将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2.资产组和总部资产概念的引入

新准则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

在新会计准则下,资产组和总部资产概念的引入,使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方式更加科学可行。

3.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

新准则规定:计提减值准备适用资产的范围主要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等。

在原准则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收款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即“八项计提”。

三、新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1.对遏制企业损益操纵行为的影响

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十分健全的现实国情,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将有效地遏制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调节利润的现象发生。新准则实施后,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

企业要真实地计提资产减值,既有技术因素,也有制度因素,其中在技术方面则有赖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因为它提供一种客观的标准。然而即使只是减值技术上的标准也还是难以确定,因为目前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尚不完善,对于这个难度系数很高的问题,不可能只靠新准则的这一项规范就可以解决,它需要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管理者诚信等基础性工作的支持,因此,新会计准则并不能完全堵住公司利用流动资产的减值计提转回操纵利润的漏洞。

2.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对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必须将其分摊到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在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须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行。该政策对因企业管理不当而有大量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的企业,根据其资产运作情况,将会对当期利润产生积极或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企业资产优良的企业,商誉减值将较小,如果小于以前按直线法摊销的金额,当期利润将增加;企业资产运作差的企业,商誉减值将较大,如果超过以前按直线法摊销的金额,当期利润将减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王丽: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点思考[J].财会研究,2005,(9)

上一篇:反倾销、反倾销规避与外商直接投资 下一篇:人力资本投资: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