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灵秀的女子

时间:2022-10-02 06:49:5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字词。

能力目标:

1.细品香菱学诗、谈读诗体会和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情感目标:学习香菱学诗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2.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香菱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反复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红楼梦》及曹雪芹的知识。

2.走近主人公――香菱。

幻灯片出示《红楼梦》中香菱的判词,播放《叹香菱》曲。

二、整体感知

1.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活动的要点。

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象。

从以上归纳,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2.问题探讨:三首诗哪首最好,理由是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教师引导,让学生关注诗中真情。

三、合作探究

1.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沦为呆霸王薛蟠的侍妾,受尽和折磨。薛蟠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刻苦学诗,终有所成。

2.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黛玉热情指导。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神态和细节描写生动自然。

3.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对香菱境遇的同情和惋惜。

四、课堂总结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就在于它的所有回目交错纵横,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故事网;它在故事情节中更注重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它的人物形象立体多面,不再呈脸谱化。

五、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红楼梦》中香菱相关的情节。练习人物描写。■

上一篇: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思维训练 下一篇: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