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重养阴

时间:2022-10-02 06:49:28

中医认为,『阴才是生命之本,损耗一季阴气,春夏两季就会精神萎靡,长期阴虚的人,更会折损寿命。而一年之中,冬季是最好的补阴季节。

冬养阴,乃顺势而为

冬季,草木凋零,万物蛰伏,生命活动趋向于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这时阴气盛极,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潜藏于内而虚于外,那么对身体、器官等有形物质的保护也相应减弱了。并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都是阴湿、寒冷的特点,万物阴阳的变化是阳气藏于内。所以,冬季属于阴长阳消的阶段,阴虚之人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就会比其他时候要好。就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秋冬养阴好比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 中医认为“春夏为用,秋冬为体”,也就是说,秋冬蓄养起来的阴是为了春夏两季使用的,是人体的根本,而冬季又是养阴的最佳季节,只有冬日的“体”得到更好的涵养,才利于来年“用”时能发挥得更加优秀。若破坏了冬阴“养藏”的程序,轻则伤肾,春夏萎靡不振,重则损伤寿命。

养肾为先

中医认为,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温度低,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身体的温度而储备能量,同时又要匀出一部分能量来应付身体正常的活动,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如果肾脏不小心被冬天的寒气所伤,就容易出现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咽干口燥、头晕耳鸣、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怕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其他脏腑器官的生理机能。

养阴7要点

冬三月养阴的过程,也是养藏阳气的过程,所以要做到二者的平衡,养阴的同时不能侵扰了身体的阳气。关键要做到这些:

壹慎起居 睡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藏的状态,所以冬三月睡眠的时间要适当延长。古时候人们讲究跟着太阳调整作息时间,即太阳下山的时候入睡,太阳露出第一道光线时再起床。现代人做不到这一点,但也应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起床时间则应在日出之后。

贰调情志 情绪大起大落或者过于外露,都不利于藏阳养阴,冬三月的情绪应以内敛为主。从身体机能上看,情绪起伏太大,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样不利于阴阳调和。多接触大自然,多运动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和安抚作用,放松情绪、安定心神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冲动,有助睡眠。打哈欠、伸懒腰、深呼吸等都是人体自动的放松机制,差别在于程度不同。

叁适寒温 冬天天气寒冷,需要更多阳气使机体温暖,但是为了让阳气更好地收藏,避免过多释放,就要主动做好保暖的工作。这个时候就应该穿得严实、暖和。那些在冬季穿着过少的人,会导致体内阳气释放,“养藏”的格局被打破,“体”的涵养程序遭到破坏,“用”的方方面面就会受到影响。年纪稍大之后,弊端就会显现出来。

肆节动静 激烈活动时,皮肤开泄出汗,汗出多了就耗气伤阳。所以冬天的活动和运动不应该像其他季节一样,应避免过多地开泄皮肤,避免做剧烈出汗的运动,而应以静为主,这样才能与冬相应,才有利于养藏。

伍偏“乐”食 莲藕、莲子、小麦、甘草、红枣、桂圆等,这些食物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对舒缓焦虑、抑郁很有帮助。香蕉因为富含复合胺,也能缓解抑郁。另外,富含钾、镁以及铁等元素的食品,如南瓜子或葵花子以及一些有健脑活血作用的食物,如鱼类、蛋类、豆制品、核桃仁、牛奶等,都有利于调节情绪。

陆温漱口,热泡脚 中医认为“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冬天经常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漱口,可以减少冷水对牙齿的不良刺激。增加牙齿和牙龈的新陈代谢,间接地养护肾脏。另外,肾还有喜温怕冷的属性,每晚用45℃~50℃的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身体暖和起来,保护肾脏不为寒气所伤。

柒常按摩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肾腧(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涌泉(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三个穴位,有助于强肾养颜,从而帮助养阴藏阳,对女性朋友更有帮助。具体做法是:揉关元,把双手搓热之后,右手在关元穴处按揉50次,能健肾固精,改善胃肠功能;肾腧,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次,长期坚持可改善肾虚腰痛的症状;涌泉,脚心处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是肾经的首穴。经常按摩脚心,对改善心悸失眠、双脚疲软无力有非常好的效果。

不同脏腑,不同补

不同脏腑的阴虚证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其治法和用药也有差异。

心阴虚 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常用枣仁、天冬、寸冬、当归、生地、元参、五味子、生牡蛎、黄连、小麦、白芍、朱砂、炙甘草等药。

肺阴虚 症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可以沙参、麦冬、玉竹滋养肺阴,天花粉、桑叶、甘草清热润燥。

肝阴虚 症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胁肋灼痛,肢体麻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可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滋阴,如果肝阴不足较严重,可改为杞菊地黄丸。

肾阴虚 症见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眩晕耳鸣,遗精,五心烦热,盗汗潮热,颧红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同样可以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方剂,也可以用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西洋参等单方。

哪些人最宜养阴

中医认为久病则伤阴,所以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压、慢性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疾病都是阴虚,在夏季有以虚热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各种症状:如手足心热、面部热感、心烦、口干咽燥、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燥等,都适宜在冬季养阴补虚。

上一篇:好声音,要“养”还要“练” 下一篇:骨质疏松,50岁后再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