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期望激励理论的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研究

时间:2022-10-02 06:25:17

基于期望激励理论的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研究

[摘 要]基于期望激励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分析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的效果。结果表明,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运用期望激励理论,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期望概率,进而提升学习激励力;教学过程前期,期望激励理论在改变学生认知态度方面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期望概率和激励力方面更为有效;职业发展需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升课程的实用性来激励学生增加学习动机的效果明显。

[关键词]期望激励理论 专业英语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08-02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科高校许多专业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由从事该专业的教师承担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但多以选修课形式出现,学生不够重视,加之专业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原因,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1] [2]期望激励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维克特・弗詹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提出的,经其他研究人员的进一步补充完善,成为行为科学中广泛接受的激励理论。[3]本文对专业英语教学中运用期望激励理论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

一、期望激励理论

期望激励理论认为,对人的激励取决于“激励力”的大小,而“激励力”是人的“动机强度”和“期望概率”综合作用的结果。“动机强度”是个人对某一行为结果的主观评价,它决定着选择行动成果的强度;“期望概率”是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相应结果的可能性判断,它影响着人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由于“动机强度”和“期望概率”都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性作用,因此可以用简单的数学表达式来反映“激励力”的大小:

激励力=动机强度×期望概率 (1)

根据期望激励理论,在管理中要提高“激励力”,一方面要使被激励者了解行为的预期结果,以增强其“动机强度”;另一方面要帮助被激励者提高“期望概率”,即提高实现行为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才能真正产生较强的激励力。[3]因此,本文认为,在教学中应用期望激励理论,要提高激励力,一方面要使学生从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了解学习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提高“期望概率”,即提供有效的专业英语学习方法,使学生认识到采用恰当的方法,通过努力能够学好专业英语,以真正产生较强的激励力。[4]

二、研究对象

《旅游英语》、《建筑英语》、《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2人,学习这些专业英语课程的2013级学生208人。

三、研究方法

2013级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呈现,专业英语教学全过程中,教师注重期望激励理论的应用。其次,设计关于专业英语学习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习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动机、动机强度、期望概率以及实际效果等问题。使用同一问卷,在课程初期、中期和末期对2013级各专业学生进行三次调查,分别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8份、189份、202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81%,91%,97%。最后,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四、结果分析

(一)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认知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认知状况在课程初期、中期和末期分别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教学中注重应用期望激励理论,使得认为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人数由课程初期、中期至末期逐渐增加,认为没必要开设和不知道的学生人数由课程初期、中期至末期逐渐减少;认知发生改变的人数在课程初期至中期阶段高于中期至末期阶段。通过计算百分比可知,初期至中期认为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人数增加了35%,中期至末期这一数据仅增加了11%;初期至中期认为没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人数减少了24%,中期至末期这一数据仅减少了6%;初期至中期对是否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不清楚的人数减少了11%,中期至末期这一数据仅减少了5%。这说明在教学过程前期,期望激励理论在学生认知态度改变方面更为有效,教师应更加注重教学过程前期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知。

(二)专业英语学习的动机及其强度分析

针对专业英语学习动机这一问题,设计开放型问题,通过初期、中期、末期的三次问卷调查,统计发现动机多为:职业发展需要、提高英语水平通过四六级、喜欢学习英语、不清楚、根本不想学等五类(如图1)。在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强度分析时,许多学生的动机类型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动机并存的,在该案例中仅分析一种主要动机。其中,职业发展需要在课程初期、中期、末期的三次问卷调查中所占百分比均最高,且随着课程的进行,该百分比由初期的32%持续增加至45%。这说明学生更加关注课程的实用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升课程的实用性来激励学生增加学习动机是可行的,且效果明显。

对上述职业需要、英语过级、喜欢这三类主要动机采用1-10分制进行动机强度的衡量,三次调查统计的平均动机强度分别如图2所示。在课程初期和末期英语过级这一动机强度最高,其次是职业需要和喜欢,课程中期职业需要这一动机强度最高,其次是英语过级和喜欢。整体来看,随着课程的进行,各种动机强度逐渐增加,初期、中期增加幅度较高,中期、末期增加幅度较小。三次调查的平均动机强度分别为5.5、6.9和7.7,这说明在教学过程前期,期望激励理论在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强度方面更为有效,教师应更加注重教学过程前期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知,以增强学习动机。

(三)专业英语学习的期望概率分析

采用1-10分制,针对学好专业英语期望概率的三次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期望激励法鼓励自己学习,对学好专业英语的期望概率明显提升,尤其是在课程中期调查时,期望概率增幅较高。三次调查统计的平均期望概率分别为3.2、7.8和8.4,反映了在专业英语课程初期,虽然很多学生有各种学习动机,但对自己能学好这一结果的期望概率是很低的,平均仅为3.2。通过教学活动中教师提供有效的专业英语学习方法,督促学生保证专业英语的学习时间,对每章节知识进行学习效果检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英语水平,逐渐克服学习中的畏难和放弃等负面情绪。在课程中期调查时平均期望概率增至7.8,是期初的2.4倍,增加了4.6;在期末调查时,平均期望概率增至8.9,较中期增加了1.1。由此可见,教学过程前期,期望激励理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期望概率方面更为有效。

(四)专业英语学习的激励力计算及分析

根据公式(1)计算每位学生在课程初期、中期和末期的激励力大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每位学生的学习激励力随课程进行,激励力不断提升,极少数学生的激励力在低水平维持不变。计算三次调查统计的平均激励力分别为17.6、53.8和64.7,中期较初期增加了36.2,末期较中期增加了10.9,该数据反映在教学过程前期,期望激励理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激励力方面更为有效。

五、结语

本文基于期望激励理论,采用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运用期望激励理论,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期望概率,进而提升学习激励力。(2)在教学过程前期,期望激励理论在学生认知态度改变方面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期望概率和激励力方面更为有效,课程中期相对于课程初期的增幅较课程末期相对于课程中期的增幅高。(3)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动机并存,职业发展需要在各阶段所占百分比均最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升课程实用性激励学生增加学习动机是可行的,且效果明显。

[ 注 释 ]

[1] 高倩.基于期望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分类激励探索[J].新西部,2012(12):156-157.

[2] 吴谨,孙永明.激励理论在地方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大学教育,2012(04):20-21.

[3] 刘永芳.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5.

[4]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72-375.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 下一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教学实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