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2 06:18:38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两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49-02

手术室为医院行手术治疗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对环境有较高要求的同时,也对护理质量有较高的要求[1]。手术室护理人员需面对快速变化的病情,多种多样的疾病,较其他科室护理风险更大,也更容易产生医疗纠纷。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一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目标的一种护理模式,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提高护理水平[2]。本研究对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手术的患者240人,随机抽取一般模式护理120人,与优质护理模式护理120人,进行护理质量分析。其中采用一般模式护理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10-86岁,平均年龄(52.1±19.3)岁;优质护理模式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8-86岁,平均年龄为(54.8±16.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优质护理服务方法为

1.2.1术前访视手术护理人员要提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访视,详细了解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提前进行核对。热情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讲解手术的成功的病例,让患者放心,减少患者的顾虑。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基本流程,注意事项等[3]。

1.2.2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应进行环境消毒,控制室温在20-25℃,保持相对湿度在50-60%。患者在进入手术室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镇定,不要慌乱,以免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尽量保持平稳的速度,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活动,防止在送手术室途中出现碰撞等。对患者保持热情和关心的态度,通过鼓励的话语,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根据手术的要求及手术部位,帮助患者摆放正确的。手术时对于患者敏感部位进行隐私保护,可用毛毯对患者隐私部位进行遮盖等;患者感到头部不舒适时,可给患者加上枕头;当患者出现体温较低时,可采用输液加温的方式,给患者保暖;可在关节上加上棉花做的护垫。为预防术后水肿,可对其进行按摩等。手术后立即清点手术器械及用物,防止遗漏、遗失。并密切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4]。

1.2.3术后监测及回访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用生理盐水将患者身上的血渍擦干净,避免让患者看到血迹,并护送病人回病房。与管床的护理人员进行交接。当患者苏醒后,可告诉患者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让患者放心,并嘱咐患者家属术后要注意饮食营养、了解伤口恢复后,尽早下床锻炼的意义等。建立患者专门的手术档案,对患者和家属的反映的情况,做好随访记录[5]。

1.3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患者及手术医生对护理进行评价。调查内容为:①患者自身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通过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护理方法等进行评分,标准为:≥92分为非常满意;≥84分为满意;≥75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30分为非常不满;②焦虑自评量表(SAS);③抑郁自评量表(SDS)。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一般护理组非常满意度15例(12.5%),满意34例(28.3%),一般44例(36.7%),不满意17例(14.2%),非常不满意10例(8.3%);优质护理组非常满意32例(26.7%),满意67例(55.8%),一般18例(15%),不满意2例(2.5%),非常不满意为0%。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焦虑程度(SAS)一般护理组评分为(51.8±2.3)分;优质护理组评分为(38.9±4.7)分。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护理组评分为(52.4±4.6)分;优质护理组评分为(40.5±3.2)分。优质护理模式的患者术后的SAS、SDS评分低于一般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对于手术患者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改善手术室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优质护理模式是通过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患者负面情绪,进而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不仅可在术中实施,还可贯穿于术前随访及术后回访中,可最大限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本组研究中,优质护理组手术前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缓解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焦虑情绪,使患者术前消除各种不良心理,以最佳状态应对手术。优质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患者及医生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肯定。

综上所述,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效果好,可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增加其对手术的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冉.解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4-96.

[2]何谏齐,张志慧,曾秀仪.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建立[J].广州医药,2011,42(6):73-75.

[3]赵丽娟.外科门诊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河北医药,2012,34(3):464-467.

[4]于水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66-68.

[5]李振荣,何宛陶.优质护理服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4):45-48.

上一篇:项目施工阶段的资源配置管理探究 下一篇:60例输尿管结石的B超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