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建、共享

时间:2022-10-02 06:13:09

共商、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实施三年来的巨大成果令人深受鼓舞,同时充分显示了民心相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基础与前提。而媒体的作为是民心相通的关键。这于我们和我们所在的媒体,既意味着责任在肩,更意味着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讲好丝路故事 共商对外传播大计

互联网具有传播渠道多、范围广、速度快、互动强、体验好等优势,可以依托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网络媒体应该更好发挥战略构想宣传者、信息传播者、舆论引导者的作用。中国网从一诞生就是网络媒体,经过16年的不断发展,业已成为拥有11种文版、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多语种、多媒体国际传播平台,是中国重要新闻信息的权威者。类似“一带一路”这样的重大活动当然不会缺席,2015年3月,中国网特别开通了“丝路中国”频道,正是以此次研讨会主办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陕西省作为立足点,向中国、全世界讲述和传播“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故事和声音,话题覆盖政治、经济、思想、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力求最大限度地为“一带一路”重大事件做出独到而深入的解释与分析,成为沿线省份和地区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但长久以来,中外文化差异的“玻璃墙”已然根深蒂固,我们即便在讲述和传播“一带一路”的故事和声音,还是惯性于自说自话、自我欣赏,即便出去了也更多是仰望星空,而不能脚踏实地。不接地气自然削弱了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媒体相互学习、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同心协力。使用对象国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本着相互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的原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一来得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交流,加深对彼此的了解、理解,更多地入脑入心,二来便于整个国际社会接受,积极营造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大环境。“一带一路”主题一直是中国网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内容包括有关的重大政策、重要举措、重点项目,围绕着切实夯实民意基础和社会根基,持续深入阐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互利共赢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网的各个外文版都策划撰写了大量具有很强针对性的稿件,如《图说“丝绸之路精神”》《“一带一路”从构想照进现实》《老外看“一带一路”》《中阿博览会――网上丝路论坛》等,引起广泛关注。中国网还通过社交媒体、微视频、H5、图片等介质和渠道加以呈现,收到良好效果。

开展多元交流 共建媒介融通之路

谈到相互学习、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同心协力,“走出去”与“请进来”十分重要,真正坐下来面对面地交流与对话,对提升双方媒体从业者的国际视野与专业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中外媒体间的交流已经从传统的“政府主办、媒体参与、协会服务”逐渐走向多元化,学术单位、媒体都积极成为行为主体,形成了沙龙、论坛等一系列对话机制。例如与今天这个论坛一脉相承的,2014年已举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2015年又举办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官员、企业家和媒体工作者,就多个领域合作展开了广泛深入、富有成效的交流研讨。与同业一样,中国网这三年来也更加重视媒体间的交往,陆续接待了来自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蒙古、奥地利、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的新闻界代表团,人数逾百人,也去到过10余个国家实地走访。上个月,我带队前往莫斯科,分别与今日俄罗斯探讨了双方如何合作,与塔斯社进行了合作协议具体条款的进一步沟通、确认,席间“一带一路”主题就多有涉及,宾主相谈甚欢。

我们虽然在媒体交往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在交流方式和合作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除了互换稿件、互相参与对方国家重大宣传报道活动、互为渠道和平台、互访外,我们希望,可以互派工作人员到对方国家实习、培训、甚至工作一段时间;可以共同策划组织相关采访活动;可以多多举办中外媒体从业人员研讨、交流工作会;可以一起探讨媒体融合发展路径……于中国网而言,一来学习借鉴对方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了解掌握他们最易接受的报道方式和传播方法;二来为其创造更多客观认识真实中国的机会,逐渐打破其固有观念,潜移默化地起到积极正面介绍中国、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

把握发展时机 共享媒体转型机遇

眼下,适逢传统媒体转型、媒体融合以及新媒体升级之时,国际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媒体机构和传媒业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其中虽然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对于整合资源,促进跨国界、跨地区信息的流动和精准到达,促进媒体间人员、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交流共享,却是极为有利。我们希望能与沿线国家媒体在共同策划新闻报道主题、合作共享新闻报道资源、互换交流新闻稿件等方面有所突破,尤其是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内容。

去年5月,中国网策划推出了一档英文评论短视频节目《中国三分钟》,英文名《China Mosaic》,计划通过讲述一个个中国的故事,表达一个个中国的观点,最后把它拼成一个完整的中国。这个节目正是为了适应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而打造的,每期时长仅3分钟,围绕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话题展开,呈现给境外受众一个完整的中国形象,非常宜于社交媒体的受众接受,是一款适合多终端多平台传播的原创产品。截至目前,该节目共制作推出64期,在海外社交媒体阅读量超过了7500万,其中不乏“莫迪中国行”“捷克真有那么重要?”等丝路故事,受到来自美国、印度、加拿大、法国、英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欧美亚国家的网友关注。此外,中国网还策划了一系列丝路沿线国家的民众在中国的创业故事、留学故事、中外文化或者经贸交往故事等,在社交媒体的反响也都不错。

如能在媒体间开展深入合作,使《中国三分钟》这类节目能够更多地融入对象国当地元素,势必更加耳目一新。其他沿线国家拍摄团队也可以到中国来,与中国的团队联合拍摄展示中国文化、丝路文化的短视频,充分发挥媒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取得更多实质成果。

在当今大背景下,我们要借助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难得机遇,用更新的技术、更多的渠道、更有效的手段促进中外媒体的交流与合作。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互通互融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一带一路”不仅连接起沿线65个国家、44亿人口,不仅连接起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也连接起我们和我们所在的媒体机构。时势造就英雄,机遇成全发展,“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一伟大的丝路精神,也是我们媒体间强化深度与广度合作需要秉持的宗旨;“一带一路”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同样是媒体以合作促发展之路。光荣总是与梦想同在的,宣传推广好“一带一路”,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大局,是我们和我们所在的媒体机构肩负的责任,这个责任是光荣的,因为它孕育和催生梦想,它予以我们一个大有作为的舞台,它提升了我们的价值和作为,它推动我们更快更好地获得自身发展。

(本文系作者在2016“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上一篇:工业旅游热潮下的厂区企业形象塑造研究 下一篇:寻找更佳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