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什么样的人

时间:2022-10-02 05:33:15

一直以来,我总想给一个问题找到终结答案――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每次经历一些事情,我便试着给自己一个定义――我是外向的,我是孤独的,我是稳重的,我是随性的,我是慢性子的,我是急躁的,我是幽默的,我是木讷的,我是爽朗的,我是抑郁的,我是漂亮的,我是相貌平平的,我是大大咧咧的,我是细腻敏感的……

当得出了很多截然相反的结论之后,我渐渐明白我不是什么样的人。

我外向,是因为遇到了喜欢的人和话题,反之便孤独。我稳重是明白了场合的严肃和重要,反之便随性。我慢性子是知道事情尽在掌握,胸有成竹,反之便急躁。幽默是对周围熟悉且放心,同时知道有大家都了解的梗,反之则木讷。爽朗是心无旁骛,了无牵挂,反之则抑郁。漂亮是找到了平平的参照物,平平则是遇到了更漂亮。大咧咧是面对不在意的事情,反之则会细腻敏感。

所以,今天我告诉自己,我并不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后也不会固定是个什么样的人。跟血型无关,跟星座无关,跟家庭背景无关,跟受到的教育也无关。不同的人会看到不一样的我,我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身在什么样的处境中。

今晚看群聊,提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1.什么样的班主任便带出什么样的学生。2.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巨大,班主任作用甚微。3.班主任的确影响到了学生。在第一阶段,因为认为班主任的影响很大,自己便多了很多期望,控制欲,愧疚感等等,将学生表现悉数投射到自己的身上,甚是乏累。到了第二个阶段,自己渐渐卸下那些重负,开始朝不作为的方向发展,于是发现了失控,散漫和冷漠。第三个阶段里,虽然再度承认了影响,但这种影响应该是这样体现的――学生会在班主任的影响下表现出TA被希望的那个样子。

举例说,两个班的学生,表现出来的风貌会不同。A班主任不喜欢在学生面前摆出很严肃的样子,常常会嘻嘻哈哈的,A班学生们就会在其面前也嘻嘻哈哈的。B班的班主任在带班的时候比较严肃认真,TA的学生也是规规矩矩的。也许A班学生也有严肃认真的一面,但他们到了A老师那里则更倾向于露出另一面,B班的学生也会有同样的情形。所以,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生,都会在学校这个环境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现出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种性格或是姿态。

时至今日,我对之前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一书中学到的“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便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不贴标签并不是因为怕贴了标签限制了孩子发展的可能性,而是孩子本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签可贴。前者心里还是有标签,专家不让说便不说,但谁知道会不会在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呢,后者则心中就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故而,另一个教育原则也就顺理成章了――只评价行为,不评价人。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第二中学)

上一篇:孩子间的冲突家长如何面对 下一篇:沙角海事应急救援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