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生命教育视野下的生命观

时间:2022-10-02 03:50:18

略论生命教育视野下的生命观

[摘要] 人之生命除了生理性实体生命之外,还可以分出血缘性亲缘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因此,对于人类生命的独特性、本能的生命与自觉的生命、超越性精神生命的意义等的正确理解,是生命教育开展的基础与核心问题。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观;血缘性亲缘生命;社会性人际生命;超越性精神生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8-0004-04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全世界开始的生命教育,主要即是关于“生命”的教育。但此生命不是指一般的生命,更非动物的生命,而是“人”的生命。一般而言,人之生命除了生理性实体生命之外,还可以分出血缘性亲缘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所以,对人类生命之构成,对其独特性、意义与价值等的正确理解,是生命教育开展的基础与核心问题。

一、人类生命的独特意义

世人皆有人生,皆显现为生命的存活过程,可对自我生命真正理解并能很好地把握者实在是不多。这不仅仅是因为生命本真异常复杂而导致的不易于认识;更源于人们对自我生命的熟视无睹,不会去深思,诚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辞海》关于“生命”的辞条是这样的:“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85页)这种抽象的概括当然适用于所有的生命体,是对生命的生物学定义,但人的生命应该说与其他生命体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其相异的地方。也就是说,人之生命在孕育、出生、长成、终老等各个环节皆是在社会的环境里,而其他的生命体都是在自然的环境中,所以,人之生理性生命就决非一般的生理性生命,而显现为血缘性亲缘生命,其禀赋的是社会性的血缘亲缘关系。人之生命与其他生命体即便在生理的层面上也有本质不同,应该是我们认识人之生命本真的出发点与方法论原则。

常有人认为,人之生命可分为生理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这种分类是有问题的,从根本上而言,只要是人,就没有纯粹的生理性生命,在这一个层面的生命应该以血缘性亲缘生命名之。因为,任一人皆出于父母的血缘亲缘关系之中,而父母又出于无限上延的复杂的血缘亲缘关系和社会关系里。千百年的延续,使人们的血缘关系中渗透入浓厚的亲缘关系,二者融为一体,已不分彼此了。所以,我们在讨论人的生命时,一定要把人之生理性生命提升为血缘性亲缘生命的层面来理解,也就是说,视人之生理性生命也内含有社会生命,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人类生命的独特意义。

不过,我们每个人从“无”中获得生理性的生命根本不需做出特别的努力,因为自我的生命是他人――父母――给予的,个人只是被动地受有了生命。故而,我们常可听见发脾气的孩子对着父母大叫:“我又没有要你们生我!”也有些人,碰到人生的不如意、悲伤痛苦之事,便怨天怨地怨父母,口头语是“我不活了”。人就是这样,凡是很容易获得的东西,就特别不珍惜;血缘性亲缘生命便是这样,似乎无需自我的刻意求取,便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人们也就常常忽视其存在和重要性。

另一种情况是: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在人生过程中,都以生活的感受为最重要,跟着感觉走,对生命则有时完全不在乎。生活中的感觉好,则觉得生命很珍贵;生活中的感觉很差,则轻贱生命,甚至觉得生不如死。当一个人对自我的生命都抱持无所谓的态度,则其人生一定会出大问题。

一般而言,人之血缘性亲缘生命显现给我们的本真是――生、老、病、死。生命是脆弱的,偶然的意外、疾病、衰老都会毁灭生命。所以,人之血缘性亲缘生命方面最大的课题是什么呢?应该是如何更健康地成长和无痛而逝。一个人一生中皆充斥着这样或那样的病痛,其人生一定毫无乐趣可言;一个人一生都弱不禁风,体质很差,则其人生也很难获得大的成功(当然也有个别的例外);一个人若在临终时非常痛苦,则其人生也难趋圆满。健康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展开自我人生之路的基础,是我们能够品尝人生幸福的前提。

此外,我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拥有一切,人死也不等于什么都没有了。人们生儿育女,子女的血缘性亲缘生命就是父母的血缘性亲缘生命在世界上的延续,长辈的基因和形象将因此而永久地保留在子女身上,长辈的观念、精神也将长久地留在晚辈们的记忆之中,这也即是对死亡的一种存在意义上的超越。

所以,一切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获得,都必须以血缘性亲缘生命的存在为基础;一切人生的努力与奋斗,皆要以血缘性亲缘生命的存在为前提。建树一种好的生死观,其前提是要对生理性生命的存在有一种真正的珍惜态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刻地认识生命演化的漫长历史,明白从个我的狭义生命来看,我们都是父母一次偶然的交欢产生的;但从广义的视野来看,则是宇宙约三十五亿年演化的结果。我们必须跃出个我生命的范围,去想象一下那从无机物到有机物演化的漫长年代,那从低等动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的艰难历程;特别是,从灵长类动物到人类诞生的曲折困顿。

从生命创生的过程中,人类应该知晓:人之血缘性亲缘生命是宇宙长期演化的结果,也是天地之“精华”,因此,人们必须对生命抱敬畏之心。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人类属于有性生殖,每一个人的生命皆源于父母基因的混合与重组。在人类的生殖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内包含着3万至5万个不同的基因;卵子与结合的过程中,数万个基因在重组,决无重复,决无相同。即便是同卵双生,因其后天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也显示出独特性。因此,就人类有性繁殖并存于社会而言,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现的,无可替代的。人的生命内核应该是上接之于“天”、下接之于“地”的,是自然大化精华的凝聚。正因为如此,人的生命才先验性地具备了神圣性。对这样的生命个体,我们难道不应该万分珍惜吗?人既不能沉浸在过去当中,也不能太贪恋未来,要尊重自己当下的生活和生命,发挥自己最真实最强大的生命力。

二、本能的生命与自觉的生命

一般而言,动物的生命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生命,而人类的生命则是一种“类”(社会)的自觉的生命。动物依靠肉体产生的盲目的欲求而活动;人则可以自知肉体的欲望且进行一种主体意识的把握,从而使这些盲目的欲望可控制、可规范、可改变,人的种种行为是一种精神与意识支配下的活动。

所以,人之生命之所以称为人的生命,其关键就在人生活于社会之中,与社会其他人和组织结成复杂的关系,其生命必然打上社会的烙印,这即所谓“人际性社会生命”;反之,一个完全脱离了社会的人,将不成其为“人”。“狼孩”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社会”是人不可或缺的环境与基础,人之人际性社会生命是生命性质中极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生命的自然特征是一定要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才能生存。人生在世,除了要摄取、消化、吸收、排泄物质以维持生理性血缘生命的存活与成长外,还要与社会各方面的人交换信息、意见、思想、观念等,以维持人际性社会生命的存活与成长。有许多人,拥有了电脑的信息世界,以为就有了一切,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置血缘性亲缘生命和人际性社会生命皆不顾,这种人生模式当然是成问题的。也有一些人,只是埋头赚钱以维生,甚至不惜与亲人、朋友、社会各界人士产生剧烈的磨擦,这是只重血缘性亲缘生命的品质而置人际性社会生命于不顾,也不是一种好的人生模式。再有一种人,只看重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及他人眼中的形象,而置自我的生存状态于不顾,即便伤身害体也在所不惜,这是只重人际性社会生命而忘记了血缘性亲缘生命的重要性,所以,也不是一种好的人生模式。

人类生命的珍贵性正在其具有社会与超越性精神生命的维度。如果仅仅从人之肉身来看,其价值还真的很低。西方有科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结果意味深长:化学家对“人”进行了科学的解析,得知人体不过就是由水、氮、钙、盐等一些常见的化学成份组成。总值不到98美分。

这样一种冷酷理性的对人体价值的计算,也许并不很科学;但我们难道不能从中获得一些人生的启迪吗?人之生命的价值,是不能从肉身体现出来的,人成为万物之灵、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动物,其根本在其人际性社会生命与超越性精神生命。“社会”与“精神”才是自然界最高的产物,是宇宙大化赐给人最好的“礼物”。可见,在我们的一生中,努力使己之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用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的成果来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包括科学、艺术、文学、哲学、道德,等等;同时要提高自我的思维能力、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使我们的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不断充实,生活不断丰富,从而让我们的人生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人的超越性精神生命中,我们尤其要注意一种特质:人自知自我的“有死性”并追求超越死亡。凡在地球上产生的生命体,无不都在生生死死之无穷的系列之中。植物的生死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状态;动物之生之死虽可能有“觉”,但不能自“知”;惟人不仅自知自我的“有死性”,还特别地会采取种种保健的(医药、体育等)、文化的(巫术、宗教、哲学等)方式来延迟死亡的降临或企求永生不死。有许多人刻意去不思死,放弃人类精神意识的这种最重要的特性之一,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其实,人类的死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求生抗死”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经过无数的观念探险和无数失败的实践活动,的确也寻找到了一条从精神上超越死亡的途径。

人无法触摸死亡,但却可以讨论死亡。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死”,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既然如此,人又为何要苦苦奋斗呢?反正都是个“死”,何必努力!所以,从人际性社会生命与超越性精神生命的普遍性品格出发,人们无不渴盼永恒性的存在;但人的现实生理性生活却又是有限的、有死的,而且死亡降临得相当之快。此一人生的深刻矛盾如何化解呢?我们每一个人在自我之人生过程中,在充分地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一切舒适的同时,必须从意识上“先行到死”,从而认识到人生是短暂的,一切的物质享受也都是有限的。于是,我们就可以从埋首于现实生活中超,可以去沉思生命真正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的问题,特别是能够去体认人际性社会生命与超越性精神生命存在的真实含义。

一般而言,一个没有超越死亡的追求者,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易于沦入无所事事、无所用心、俗不可耐、斤斤计较的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从个我化生存迈向普遍化的超越性精神生命与人际性社会生命的存在,才能最终实现超越死亡,使自我之生死品质得到提升,获得生与死的幸福和安宁。如果说,人的生理性实体生命和血缘性亲缘生命所欲达到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成长”,人之人际性社会生命所应实现的是“和谐幸福”;那么,人之超越性精神生命所应达到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应该是“丰富创新”。“丰富”是指人的超越性精神生命要不断地充实养份,学习一切人类的优秀文化,继承一切文明的传统,使我们的超越性精神生命无穷无尽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种精神世界的丰富化,正是为了实现人们的创新性品格。人们也只有依靠超越性精神生命生产出许许多多的创新之物,才能够通过精神物能够永存的特性来超越死亡而达到生命的不朽。

所以,超越性精神生命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其表现为:永不止息的探索;永无满足的创新;追求不朽的生命。(稿件编号:100724005)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330027,电邮:)

上一篇: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下一篇:登上“快乐学习”的三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