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香港摄影人

时间:2022-10-02 02:51:17

三代香港摄影人

当今的香港摄影,基本上有三代摄影人。第一代摄影人许多出生并成长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中国大陆,战后来到香港定居。他们的摄影作品尊崇传统中国文化道德的要求,追求图像简洁之美,一般称之为“画意摄影”。又因为他们喜欢参加沙龙摄影比赛,作品经常入选展览并获奖,所以也被称为“沙龙摄影”。以前照相机和胶卷价格都昂贵的时候,画意或沙龙摄影家多是富家人士,他们视摄影为嗜好,作品内容也充满着闲逸趣味。但是随着香港工业化后的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普遍增加,加入沙龙摄影行列的人愈来愈多,而拍摄的题材范围亦扩展至日常生活之中。

第二代香港摄影人来自战后出生的婴儿潮。由于当时的冷战政治气氛和殖民地教育,这一代的摄影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远远及不上他们父母辈那么深厚,加上经济发展之下较多人有能力负担去外国上学的费用,于是他们对欧美等国新近的摄影风气和讨论就有更多接触的机会。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沙龙摄影盛极而滥,第二代香港摄影人乘着时势提倡反对模仿绘画的“直接摄影”,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发展,逐渐也获得了为数不少的支持者和观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是香港摄影趋向专业化的时期。第二代摄影人不少都从事商业摄影或者新闻摄影,他们的照片风格因而也减却了业余玩票的观感。

第三代的香港摄影人就是战后生长在香港的第二代,亦即流行所称的“80后”。黄启裕介绍的几位年轻人,就是这个时代崭露头角的摄影师。由于他们都很年轻,目前来说我们实在不宜为他们的摄影风格或取向遽下定论;但是对于他们活动和发展摄影的时代环境,倒还可以稍说一些。概括而言,摄影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数码化和互联网的普及尤其令摄影图像在魔幻般的虚空间里大量流传复制。另外,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令他们增加了对中国的认识,也促进了与内地摄影家的交流。最后,在后工业时代人类要有广泛又深入的知识水平才能应付生活上和事业上的发展,因此很需要有良好的摄影教育作为基础。

以上所说难免有点粗疏,但基本算是总说了香港摄影的面貌。读者可以视为了解香港摄影的起点,再看今次专题的各篇访问和文章,就会得到更为丰富细致的认识。

(本文作者为香港艺术学院高级讲师及摄影科目统筹)

上一篇:高志强道香港之“怪现象” 下一篇:拍摄水的15种方法